记者:您到任以来,先后走访了奥地利许多联邦州,对奥地利经济环境的直观感触如何?
史大使: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0任驻奥地利大使,自2010年8月12日到任以来,4个多月时间内我先后拜会了奥政府、议会、党团、商会等各界人士,并且走访上奥地利、下奥地利、施蒂利亚、萨尔茨堡等多个联邦州。最直观的印象是奥地利国家不大,但国内政治社会稳定,经济相当富庶。奥人均国民产值4.3万美元,在欧盟国家中排在第四位。过去几年奥经济增长水平高于欧盟平均水平,而失业率则低于欧盟平均水平。奥出口的83%在欧洲区域国家,自1995年奥地利加入欧盟以来,凭借自身的区位优势,尤其是中东欧和东南欧国家特殊的历史、人文纽带,奥与这些地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日益紧密,市场不断扩大,经贸关系迅速发展。
值得指出的是,近年来奥对发展对华贸易的积极性日益高涨。我去年9月参加上奥地利州商会年会,主题是:加强对华合作,促进对“金砖四国”出口,吸引了1500多名企业家报名参会,这是该会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年会。参会的奥方经济界和企业界人士纷纷表示,“金砖四国”是世界增长最快的市场,已占世界贸易的15%,而奥目前对四国出口贸易额不到总量的5%,奥传统的欧盟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必须开拓新市场,突破方向应该选择像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
记者:全球经济逐步复苏,中、奥经贸保持快速发展。据奥方统计,去年奥地利对华贸易额首次超过美国,中国成为奥地利在欧盟外最大的贸易伙伴。在此背景下,您如何看待中、奥经贸关系的走势?
史大使:中奥两国1971年建交,而经贸关系可以追溯到建交前,在1966年两国签署的《经贸合作协议》就开启了中奥经贸不断深化发展的历史。如果以欧元计算,1971年,中奥双边贸易额仅为2900万欧元,而根据奥方统计,2008年,双边贸易额已达68.6亿欧元。据奥方统计,2010年前三个季度,奥地利对华出口增长了47.6%,达到21亿欧元,从中国进口增长了15%,达到39亿欧元,双边全年贸易额有望创历史新高。同时,中国也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奥地利在欧盟外最大的贸易伙伴。目前,奥对华进口商品主要集中在机电产品、纺织品和有色金属等领域;对华出口商品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技术产品、化工和五矿产品等领域。截至2010年8月,中奥双边合作项目已达941个,总金额约11.6亿美元。目前,在华奥地利企业已有400多家,拥有630多个生产基地或者销售代表处。
记者:面向未来,您认为中、奥两国经贸合作还有哪些潜力可挖?
史大使:应该说是大有可为。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正在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更加重视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新能源开发利用,大力开展在这些领域的国际合作。奥地利在这些方面具备国际先进产品和技术优势,同时又有强烈的对华出口愿望。这种互利互补关系将推动中奥经贸关系继续深入发展。
另一方面,近年来中奥经贸增长虽然很快,但贸易总量仍有很大潜力。目前中奥双边贸易额只占奥外贸总额的2%,奥地利政府明确提出到2014年要将比例提高到4%,重点拓展的就是能源、环保等市场领域。同时,奥地利还计划将生态创新产品对华出口比重提高到10%,服务产品出口提高到25%。
环保领域的合作有望成为两国经贸发展的新增长点。去年中国发改委的考察团在参观维也纳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后认为,中奥两国在上述领域开展实质性合作前景广阔。去年10月,作为国内6个低碳发展试点城市之一,南昌市与奥联邦技术政策署签署《城市低碳项目合作谅解备忘录》,计划合作在南昌市建设合作示范区,推广奥地利的节能减排技术和低碳发展模式。
记者:中国政府鼓励更多有能力的企业“走出去”,积极主动地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您如何评价奥地利的贸易和投资环境?
史大使:中国大企业对奥地利越来越关注。2009年,中国西飞集团收购奥地利FACC公司,完成了中国航空工业迄今在海外首次收购;中兴、华为等电讯公司也已经在奥地利市场站稳脚跟;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在维也纳开通了货运线路,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在奥地利的业务也越来越大。奥地利位于欧洲中心,地缘优势明显,全球500强企业有一半选择在奥地利设立地区总部,主要面向中东欧和东南欧开拓市场。
可贵的是,我们的许多企业的发展眼光也不再仅仅局限在奥地利,开始将奥地利当作进军中东欧和东南欧市场“桥头堡”。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非常愿意为有意到奥地利投资贸易的企业做好服务工作,将尽全力积极牵线搭桥,出谋划策,帮助他们了解驻在国国情及地区情况,特别是有关经济金融及劳务方面的法律法规。
记者:2011年是“中奥建交40周年”,中、奥双方目前都在积极筹备。在您看来,应该如何利用这一时机进一步推动两国关系向前发展?
史大使:1971年5月28日,中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011年是两国建交40周年。过去40年,两国关系发展顺利,高层互访不断,政治交往不断加深,经贸合作持续扩大。中奥双方将共同努力,继续保持双方高层互访的良好势头。围绕着两国建交日和国庆日前后还有一系列大型文化、经贸活动正在筹备中,中奥两国18对友好城市也将积极参与其中。毋庸置疑,2011年将成为中奥关系史上浓墨重彩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