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1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建设“菜园子” 丰富“菜篮子”

春节将至,各大超市、农贸市场上的人流比以往更多,餐桌上的菜肴也比平日更丰盛。忙碌一年的亲朋好友们聚会时,关注的话题五花八门,其中总少不了要谈论“菜篮子”产品的价格高低、质量好坏,因为“菜篮子”里装着家家户户每天实实在在的生活。

家住北京西城区右安门内大街的潘素珍大妈前段时间每天买菜回来后,总会念叨青菜太贵了。潘大妈说,最近政府部门采取了很多措施,菜价往下降了一成,心里很高兴。

保障蔬菜供应,丰富“菜篮子”,必须建设好“菜园子”。要让“菜园子”源源不断多产菜,产好菜,量多质高,还要调动农民种菜的积极性。

统筹好“菜园子”和“菜篮子”的关系十分重要。“菜篮子”关系着市民的生活、关系着物价指数和幸福指数;“菜园子”关系着农民的生计,这两头都关系着民生,都不能忽视。没有“菜园子”的生机勃勃,就没有“菜篮子”的物美价廉,而且只有在“菜篮子”和“菜园子”之间找到一个利益均衡点和联结机制,才能使两者实现共赢。

大家看到,国家既高度重视“菜园子”建设,又高度重视“菜篮子”的保障。国务院提出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要求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要求各地和有关部门及时采取16项措施,进一步做好价格调控监管工作,稳定市场价格,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其中一条措施就是要切实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让“菜篮子”对接“菜园子”,农超对接这种方式已经开始发挥作用。农超对接是一种农产品销售渠道的组织形式创新,既让市民吃上合理价位的菜,又能保证农民受益;既能解决农民“卖菜难”,又能解决居民“买菜贵”。

按传统的销售模式,青菜通常要经过菜农、菜贩、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多道环节才能到消费者手上。这样中间环节增多,菜价自然不断抬高,菜农也难得到实惠。而农超对接这种“超市+基地”的供应链模式,引导大型连锁超市直接与鲜活农产品产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接,与蔬菜产地签订协议,直接从田间地头把新鲜蔬菜运到超市,减少了中转环节,提高了蔬菜从“菜园子”到“菜篮子”的速度,保持了农产品的鲜活程度,解决了农民“卖菜难”和市民“买菜贵”并存等问题,不仅农民增收,市民得利,超市也受益,实现三方共赢。

农超对接是个好办法,武汉中百超市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武汉中百超市几年前就开始改革传统营销模式,提出“源头采购”,由传统的“坐商”向“直采”转变,在郊区建立农产品示范基地,带动当地农民实施标准化生产,让“菜园子”直通“菜篮子”。农超对接不仅让武汉市民的“菜篮子”更加物美价廉,而且让30万户农民的“菜园子”更加物有所值。这两年各地的农超对接实践也逐步开展起来。

在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商务部与农业部等有关部门已联合启动了农超对接试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效,目前已有28个省(区、市)开展农超对接,涉及10多类农产品。初步统计,农超对接推动农产品流通成本平均降低10%至15%,参加对接的农户年均增收4000多元,这个效益不可小瞧。

最近记者听到一个好消息,有关部门预计,到2012年,农超对接试点企业鲜活农产品产地直接采购比例将达到50%以上,“十二五”期间大中型城市生鲜农产品经超市销售比重有望翻一番,达到30%。这将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实惠。

农超对接,一头连着“菜园子”,一头连着“菜篮子”,一头连着农村,一头连着城市。“菜园子”与“菜篮子”的对接,是农村与城市的对接,是在农产品供需领域的城乡统筹。农超对接这种方式给了大家更多启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