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1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早改早受益 发展更有力
——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全面完成转企纪实

本报记者 李 丹

截至2010年12月30日,148家中央各部门各单位经营性出版社圆满完成转企改制。这次转企任务的完成,不仅为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规范转制树立了典范,为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确立了标杆,同时也为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提供了思路和经验。

“在此次转企的148家中央各部门各单位经营性出版社中,除了1家出版社停办退出、13家原本没有核定过编制外,余下134家出版社均核销了事业编制,共核销事业编制1.8万多个。此次出版社转企严格按照中央确定的‘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严格按照转企的标准来进行。即:核销事业编制、注销事业法人、进行工商登记、接续养老保险、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新闻出版总署改革办主任、出版产业发展司司长范卫平总结道。

改革发展 相辅相成

在谈起转企改制的感受时,几家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的社长、总编辑纷纷表示,改革之所以能在短期内顺利完成,除了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和中央给予的各项优惠政策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确立了正确的心态,坚持一个宗旨:

改革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是要通过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提升市场竞争力,真正树立出版社的市场主体地位,从而实现更好的发展。

“作为一个中小型出版社,为了让改革能够顺利开展,我们采取了通过抓生产来保稳定的做法,先后上了一批重要选题,让职工们保持以前的工作节奏。改革并没有使我们的生产任务受任何影响。”党建读物出版社总编辑王英利表示。

作为医药卫生领域全国最大的专业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早在2006年就向新闻出版总署提出了要参加新闻出版体制改革试点的要求。早做准备,为人民卫生出版社未来改革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基础。社长胡国臣表示,“改革进行得平稳、顺利,得益于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十一五’时期,我们的国有资产增值了近20倍,并将业务做到了海外,已经成立了美国分公司,还兼并了一家国外的医学专业出版公司。”胡国臣表示,改革为将来的上市融资做好了准备,他们将在“十二五”时期着力打造一个医药领域的专业出版集团。

以发展来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同时改革也为未来更好地发展创造了条件。完成转企任务的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普遍感到,通过改革,企业的经营能力得到了大大提升。

“人民邮电出版社在2003年成为新闻出版总署确定的改革试点单位。7年来,我们利用改革发展成果加大了业务开发的投入力度,设立了一个2000万元的出版发展基金,用于支持教育、信息技术、工业技术等方面的学术出版。”人民邮电出版社社长季仲华说,“经营实力的提升可以从一组数据中看到,从2003年到2009年,我们每年的出版规模从4.5亿码洋增加到8亿码洋,增长率为78%,年收入从3亿元增加到5.4亿元,净资产从改革前的2.7亿元增长到6.5亿元。”

一手抓改革,一手抓发展,始终将发展放在首要位置,保证了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转企改制的顺利开展。完成改制的出版社成为市场主体,为他们实现更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流程严格 配套充分

“此次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转企改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工作规范有序。”范卫平说,“在开始之前,新闻出版总署相关部门经过广泛调研,将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的基本状况摸了个底。客观真实的统计数据,成为我们完成转企改制的重要依据。在此基础上,总署出台了工作规程,出版社严格按照制定方案、动员部署、核销事业编制、清产核资、注销事业法人、进行企业工商登记、接续养老保险、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等程序进行。我们办公室专门为每一家出版社编制了一本台账,每完成一个环节就打个勾,确保一个不漏地完成。”

财政部、中央编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工商总局等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在改革中担负着重要的任务,他们专人负责,全力支持,确保了改革的顺利进行。

同时,政策配套充分也是这次改革能够顺利推进、如期完成的重要因素。“国家给予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改制的政策非常优惠,是集大成的,包括资产、人员、财税以及出版资源配置等多个方面。仅以转企后职工加入养老保险为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新闻出版总署和北京市人民政府曾发文,就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转制后参加北京市养老保险有关问题发出专门通知,这个文件含金量是很高的。文件规定从2010年7月1日开始,转制企业和职工缴纳养老保险,这之前的都视同缴纳了。这就切实为转企后的出版社职工解决了后顾之忧。”范卫平说。

此外,为了支持转制出版社更好发展,新闻出版总署对转企改制到位的出版企业开放书号、开放出书范围,同时在产业项目资助方面也向转企改制到位的出版企业倾斜。2010年,中央财政就支持了新闻出版企业130多个项目,资金达7.5亿元。

落实优惠政策 确保职工利益

对于完成转企改制的出版单位来说,与每位员工切身利益关系最大的,就是身份的转换。“以前是事业体制下的‘单位人’,现在身份变成了企业中的‘社会人’,虽然收入并没有减少,甚至有的还增加了,但许多职工也要经历一个心理上的‘断档期’。尤其是对于离退休老同志来说,更是如此。”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社长李学谦说。

李学谦表示,作为一个有着几十年历史的老出版社,中少社在这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中少社有近150名离退休老同志,我们向他们承诺,转企改制后老同志的待遇不会改变,每个月6日的‘老同志返社日’都有社领导与老同志见面、座谈,让他们心理上有归属感。”

除了心理上的归属感,收入的变化更是关系到广大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在不折不扣落实中央给予的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各出版社也根据自身情况采取一些措施,保证职工收入不受损失。“加入社保后,职工每月需要从工资中扣除8%,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我们对职工的工资进行调整,同时利用这个机会建立起职工收入与企业效益协调增长的工资增长机制。”李学谦说。

决策公开透明、保护职工利益、政策落实到位,让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顺利与广大职工签订了劳动合同,平稳地完成了转企改制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步。

多劳多得,能上能下。完成转企改制的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正在创新内部管理机制,改按身份取酬为按贡献取酬,逐渐建立起完善的工资制度和考核奖惩机制,并改革干部考核制度,取消了干部终身制。

同时,新的体制机制也更有利于优秀人才的引进。“过去我们想引进一个优秀的专业人才,首先考虑的就是有没有编制,很多时候往往因不能解决编制而错失了优秀人才。转企改制后,企业在引进人才方面就不再有这样的瓶颈了。”王英利说。

完成转企,只是出版单位走向市场的第一步。已经成为市场主体的他们,将进一步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充分利用资本运作为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机制,充分整合社会资源以创造出更丰富的文化产品,为我国成为世界出版强国而不断努力。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