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1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杨浦:
创新驱动老工业城区转型升级

2010年1月10日,上海杨浦区被正式授予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自此,拥有百年工业文明的杨浦,掀开了创新发展的新一页。

一年来,杨浦以创新为魂,以人才结构升级引领产业结构升级,以打造知识创新区推动老工业城区旧貌换新颜,为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写下了精彩篇章。

打造人才高地

从美国硅谷回来的专家李冰作为课题组长联合复旦大学等8家重点单位参与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片内光互连”申报。杨浦区不但对李冰带来的项目进行了充分的产业化可行性评估,还提供100万元启动资金和500万元的融资贷款。

杨浦的人才故事有很多。这一切,源自于杨浦人的一个共识:只要人才到杨浦发展,只要为国家作贡献,杨浦就要提供周到服务。

承诺转变为举措。几年来,杨浦通过推进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融合、联动发展”,利用区域内拥有复旦、同济等14所高校、150余家科研机构、66个国家重点学科和22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优势资源,先后建成5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和9个专业化孵化转化基地。直接带来的效应是:由大学师生为创业主体的中小科技企业从2003年的近1600家,增加到现在的3800多家;去年区域专利申请数近3500件,其中发明专利占60%以上。

同时,杨浦启动了“3310”计划,出台了降低创业启动资本、实施财政扶持补助等10项配套政策,资助金额达5500万元;“杨浦区人才发展专项资金”2010年增加到6000万元,已鼓励、资助主导产业高层次人才发展项目200多个。

日前出台的《杨浦区2003年—2009年人才发展调研报告》表明,8年来,杨浦劳动力结构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增加了55.7%,大学本科学历增加40%,高级技师增加23.6%。

构建“知识生态圈”

占上海中心城区十分之一面积的杨浦区曾经为上海提供了四分之一的工业总产值。然而,在资源、环境压力日渐加大的背景下,杨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需求日渐强烈。

面对老工业城区转型的挑战,杨浦区突围而出。上海市委、市政府推出“构建杨浦知识创新区”的决策后,杨浦区抓住政策契机,形成了一个以百度等科技企业引领,聚合高校、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科技公司、风险投资的“知识生态圈”。

2010年1月10日,站在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的起跑线上,杨浦开始描绘新的蓝图:

2010年3月23日,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投贷联盟正式成立,拓宽了杨浦金融创新服务科技创新之路,以投贷联运的模式破解科技型和现代服务业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10月26日,“上海市云计算创新基地”揭牌。

未来4年,杨浦区将对该基地投入2亿元,其中云计算产业发展扶持资金1亿元,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要建成上海市的云计算创新中心、应用基地,要培育并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300余家,同时形成产业集群的年产值达到150亿元以上。

人才在汇聚,产业在升级。杨浦区干部群众达成共识,作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世博会的案例将成为杨浦发展的“镜子”,引导杨浦区确定新一轮发展格局。2010年10月,杨浦滨江总体城市设计国际方案征集的最终获奖方案揭晓,曾经汇聚了我国第一家自来水厂、第一家工业化制糖厂、第一家城市煤气厂的杨浦黄浦江滨江地段,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促使杨浦滨江岸线从工业长廊转变成知识经济发展长廊。

杨浦区委书记陈寅表示,今后杨浦区将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强以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为主导的高技术产业,提升商贸和旅游服务业,加快杨浦区由传统工业制造向工业研发设计转型。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