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1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改革 大发展 大变化 大跨越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谈新闻出版产业发展
本报记者 李 丹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 柳斌杰

“十一五”时期,我国的新闻出版产业实现了长足发展。“十一五”期间累计出书135.8万种,是“十五”期间的2倍;总印数年均接近70亿册,5年累计338亿册,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我国图书出版品种、总量居世界第一位,电子书出版居世界第二位。

如今,我国已是当之无愧的新闻出版产业大国。展望“十二五”,新闻出版产业与新闻出版事业将如何实现更好发展?我国将如何迈入新闻出版世界强国行列?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

记者:“十一五”时期,我国新闻出版业走过了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在这条发展之路上有着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柳斌杰:回顾“十一五”,我觉得用“大改革、大发展、大变化、大跨越”这4个词来评价比较准确。这5年是我们在改革上攻坚的5年,是在发展上实现巨变的5年,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也得到了广泛肯定。

在这五年,我们抓住了文化发展的机遇期,实现了新闻出版产业的大跨越。党中央、国务院对文化发展非常重视,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5年来,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等一系列重大节庆活动,也为新闻出版业生产优秀作品提供了丰富的题材。

与此同时,数字出版的迅速发展对传统出版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新技术的带动下,新媒体、新业态迅猛发展,正在极大地改变着新闻出版的传播形态和传播方式。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动融合,两者各有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加快传统出版向现代出版转型的步伐。

记者:转企改制可以说是新闻出版业过去5年中的一项重要工程。“十一五”期间新闻出版业的转企改制取得了哪些成果?

柳斌杰:一是完成了新华书店转制,全国3000多家国有新华书店全部转制变成企业,走上了市场竞争之路。

二是完成了出版社转企改制,包括地方出版社、高校出版社、中央各单位各部门出版社在内的经营性出版社基本转制成企业。

三是产业结构调整初现成效,组建了一批地方出版集团,其中有4家出版集团资产超百亿元,改变了市场主体缺位的状况。在重点打造的三大国家级出版集团中,中国出版集团已经在几年前组建,中国教育出版集团前不久刚刚挂牌,中国科技出版集团现正加紧筹备,预计将在2011年上半年成立。

四是报刊改革继续深化,按时政类和非时政类进行分类改革。目前,已经组建49家报业集团,非时政类的报刊已有1200多家完成转制,下一步还要继续推进。

记者:2009年,我国新闻出版产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双双突破1万亿元大关,我国真正迈入了出版大国行列。“十一五”时期我国出版产业的发展成果如何?

柳斌杰:5年里,改革激发了活力,推动了新闻出版事业和产业的大发展。仅2009年,我国生产图书30万种、70亿册,出版发行报纸439亿份,出版期刊31亿册,电子书76万本,网络游戏、文学出版物700多万种,一批精品力作面世。据初步统计,2010年报纸发行量将突破500亿份,稳居世界首位。世界报业协会公布的世界日报百强中,中国占了25席。

不仅如此,2009年,我国图书出版品种与总量居世界第一,电子出版总量居世界第二,印刷复制业居世界第三,网络学术出版居世界第二,新闻出版业的总产出已突破1万亿元大关,新闻出版业有望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出版大国。

从产业的发展格局来看,现在真正形成了以国有投资为主体,吸收了民营资本和境外资本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如印刷业,许多重要企业都是国外投资的大型企业。开放的市场环境也带动了国有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出版产业实力的提升带动了出版业国际地位大大提升,在2009年的法兰克福书展上,我国作为主宾国,得到了世界各大出版商的普遍关注,出现了国际大出版商团团围住中国展位的强大吸引力,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出版领域的引领者。目前,许多中国出版的图书在国际图书市场占据了销售排行榜的前几位。

我们现在每年参加40多个国际书展,外国展商对中国新闻出版产品高度关注,中国出版物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在版权贸易方面,5年间我们成功实现了大跨越。“九五”期间,版权贸易进出口比是10比1,“十一五”期间缩小到7.2比1,2009年进一步缩小到3.3比1,逆差明显缩小。

记者:“十二五”时期我们将如何继续实现“出版强国”梦?

柳斌杰: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二五”时期,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未来5年,是新闻出版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和产业格局调整与升级的关键时期。到“十二五”期末,人们将会惊喜地发现,新闻出版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大幅度提升。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概括起来,就是六个字:改革,发展,创新。

一是改革。报刊改革数量大,任务重;产业发展基础工程还需夯实;数字出版、数字传播所必需的一些国家级平台和版权保护技术手段需要继续加强。此外,我们虽然在新闻出版总量上居于世界的前列,但影响力仍然需要加强。

二是发展。“十二五”规划重点在于发展,未来的5年,对我们建设新闻出版强国具有决定性意义,基础产业、技术装备、生产能力、传播能力等都要达到发展目标要求。

三是创新。体制机制需要创新,发展更需要创新,现在我们新闻出版国际影响力弱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创新不足。要把创新作为整个新闻出版业的主要问题来抓,从政策、机制、体制等各方面突出创新,全力以赴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调整产业结构,重视科学技术创新,大抓精品力作。

记者:除了新闻出版产业方面,“十二五”时期总署将在全民阅读以及农家书屋建设方面做出哪些努力?

柳斌杰:农家书屋建设是“十一五”时期中央决定实施的重要工程,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广大农民的读书难、看报难问题。截至目前,中央财政累计投入专项资金20多亿元,地方财政投入30多亿元,建成农家书屋30多万家,同时建设社区书屋、职工书屋、民工书屋、连队书屋8万多家,提前完成了“十一五”的目标任务。目前已启动了农家书屋“十二五”建设工作,最近,中央财政又投入26亿元,地方配套投入相应资金,在党的十八大之前将会实现对农村所有行政村的全覆盖。

“十二五”时期除了完成所有农家书屋的建设任务外,还要把它管好、用好,创建农家书屋图书的更新机制,并将农家书屋打造成农村图书文化产品代销点,使它有长期生存的土壤。我们现在正准备与邮政部门合作,将农家书屋作为农村的代邮点,不仅方便农家书屋的报刊杂志订阅,更为广大偏远地区的农民提供便利。

总署近年来也非常重视全民阅读工作的开展,目前全国所有的大中小城市都有了自己的读书节、读书日、读书周等活动,农村的读书活动也依托农家书屋逐渐开展起来。广大群众通过读书满足了精神需求,懂得了法律,懂得了医疗卫生保健知识。下一步,国家还将进一步具体落实全民阅读相关规划,在政策上、制度上、经费上出台相应措施,支持全民阅读工程的开展。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