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地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12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光伏、塑胶、汽配三大新兴产业正在产生集聚效应
江苏淮安淮阴区产业在转型升级中长大变轻
记者谢文哲、通讯员杨恒忠

本报讯 记者谢文哲、通讯员杨恒忠报道:截至今年11月底,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工业产值突破350亿元,同比增长54%。淮阴迅速实现了从农业大区到工业强区的成功转型。而更为可贵的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步伐同样矫健。淮阴区委书记刘学军说,“今年淮阴坚持走新兴工业化道路,如今已进入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和经济质量同步提升的良性发展轨道。”

在淮阴区,三大传统产业加上三大新兴产业集聚再加上一个软件服务产业的“3+3+1”的产业布局已十分明晰。近年来,淮阴区把发展工业的目光瞄向了由注重量的扩张向更加注重质的提升转变,努力培植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培育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光伏、塑胶、汽配这三大新兴产业正在产生集聚效应。

“用多晶硅制成的太阳能电池板,组装后露天放置,仅需18块板,吸收的太阳能就等于一个10千伏的变电站!”12月中旬,记者在淮安金太阳电力有限公司采访时,公司副总经理孙书萍告诉记者,企业采用最先进的工艺技术,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片转换效率,在全国同类企业中处于前列。仅仅签约3个月,就实现营业收入3000万元。

刘学军告诉记者:“淮阴都市工业园将建成为淮阴新城区、工业集聚区、生态示范区。通过都市工业园建设,区里很有信心5年之后再造一个新城区。”

在实施过程中,淮阴区委、区政府深刻认识到,都市工业园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将工业发展与坚持以人为本相结合,避免重复建设,集聚度、开放度、高新度、生态化,这四个指标是淮阴考量每一个入园项目的标杆,项目不能只看眼前,“高新远”才是长远追求,这已成为淮阴干群的共识。

几年来,利用原有产业基础与资源优势,淮阴区吸引了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还善于创造新的产业集聚,发展了光伏产业、塑胶产业、软件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批上下游配套、关联项目接踵而至,迸发“葡萄串”效应。仅今年淮阴共组织了3次重大项目的集中活动:总投资额超过了260亿元,一次比一次体量大,一次比一次科技含量高,一次比一次更加注重“快”与“实”。

今年,以淮阴经济开发区为基础的都市工业园建设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工业总产值208亿元,同比增长56.2%;销售收入204亿元,增长56.7%;利税17亿元,增长46.6%,财政收入达到6亿元。今年以来,该区新引进超亿元工业项目100余个,其中大部分为“两高两低”项目。这些项目的落实,在“十二五”期间将转化成更多的绿色GDP。

在淮阴,除了开发区、工业新区、王营新区等工业载体蓬勃发展外,工业卫星镇也如同一颗崛起的新星般闪耀光彩。

工业卫星镇指以乡镇工业集中区为主体的工业化发展,淮阴根据各乡镇区位形成的自然片区和各自的优势,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以多项政策引导淮高、淮沭、运南、淮泗四个片区错位竞争,共同发展,实现“特色鲜明、活力四射、优势凸显”的目标。据统计,今年1月至10月,淮阴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51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入49.2亿元,实施规模以上项目190个,同比增加15个,其中当年新上项目132个,同比增加16个,新竣工项目63个,同比增加14个,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项目159个,同比增加34个,实现工业销售53.3亿元,税金8946万元,新开工建设标准厂房33.4万平方米,已建成标准厂房23.9万平方米。

如今,淮阴区共有乡镇工业集中区21个,入园并投产企业共计337家,涉及农产品深加工、食品饮料、医药化工、机械制造等行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入48亿元,吸纳就业人员近1.6万人,占全区全部工业从业人员的36%。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