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12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文化的阳光遍洒广袤大地
——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工作成果综述
新华社记者 周 玮

嘉兴以城带乡,推动建立和完善以县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为主体的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辽宁等地实现文化共享工程进村入户,在家里通过电视机就能收看文化共享工程节目;内蒙古在原有“草原书屋”基础上进一步升级,使得1700余家蒙汉双语农家书屋广泛分布于草原大地……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同时,大力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广大文化工作者热情进一步高涨,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增强,服务农民、服务基层蔚成风气。这个喜人局面的形成,与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基层文化工作、关注百姓文化生活紧密相连。

下移文化重心:

让文化服务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之中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基层文化工作,先后制定下发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对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等作出重要部署。党的十七大顺应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的新期盼,强调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各地各部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政府为主导,以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抓手,完善相关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健全服务网络,拓宽服务渠道,基层文化服务的覆盖面越来越大。

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的文化惠民任务,是一项持久的民心工程,也是巩固农村基层思想文化阵地的重要举措。2003年、2005年、2008年和2010年,中宣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和新闻出版总署在全国范围内先后开展了四届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的评比和表彰工作,对长期耕耘奉献在一线、为农民服务为基层服务的文化工作先进集体进行了嘉奖表彰,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通过多年持之以恒的努力,“双服务”工作成绩突出、效果明显,基层文化越来越有声有色,基层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的文化权益得到进一步保障,老百姓得到的文化实惠越来越多。

扩大文化覆盖:

使农民不出村就可享受基本文化服务

“十一五”以来,我国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文化产品供给能力逐步提升。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顺利实施,为基层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文化服务。

陕西汉中的“三八红旗手”李玉娥经常说,是文化站为她送来了“及时雨”:龙江文化站上门送书送来的科学养猪、猪病防治等科技资料,使她掌握了科学养猪技术,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很快发展成规模化养殖,成为远近闻名的养猪状元。

为了发挥图书资源优势服务农民群众,1997年,龙江文化站率先在全省建立起了首家乡镇万册图书馆,现在已藏书2万余册,坚持每周对外开放40小时。先后组织开展了农村致富读书月活动、读好书评选活动和为人找书、为书找人活动。近年来,文化站利用节假日,有针对性地挑选适合当地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及建筑技术等科技资料和优秀文学书籍,为种植、养殖专业户、龙江建筑队和残疾人送书上门。

无论是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还是农民的致富,都离不开文化的哺育和支撑。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始终着眼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多创作生产他们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的文化产品,多举办他们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满腔热忱地为农民群众服务。

为了使农民不出村就可享受基本文化服务,江苏省张家港市图书馆从2006年开始大力推进村图书室建设,把图书室建到农民身边,在全省率先实现村级图书室全覆盖。天津市静海县383个行政村全部建起标准化农村图书室,并积极开展延伸服务,传播科技致富信息。在边远的贵州省凤冈县,有线电视已完成县乡联网,发展用户近3万户,无线覆盖辐射边远村寨,10万余农村人口可直接收看收听到丰富的广播电视节目。

倡导文化普惠:

保障偏远地区、特殊群体基本文化权益

在一些偏远地区,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相当贫乏,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这也正是各级宣传文化部门服务农民、服务基层工作的着力点。

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市葡萄乡巴格日村的农家书屋一开始搭建在村民的小院里,很多收集购买的书报只能堆放在家里杂物间。能有一间宽敞明亮的书屋,成了许多爱书村民的愿望。200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出版局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即与有关部门协调,于当年11月新建了一间40平方米的农家书屋,并配置了专用书架和报刊架。正如这里的农牧民们所说:“有了知识,就有了觉悟,生活就有了目标,有了方向,工作也有了干劲,巴格日村变得越来越和谐!”

在深入基层、服务农民的过程中,广大文化工作者不计名利,不计报酬,用自己的辛苦和汗水换来农民群众的快乐,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作为山西清徐嫦娥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的领头人,“梅花奖”获得者胡嫦娥和团里的演员们抬着戏箱,上矿山、进山庄、入农家,足迹遍布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数十个县、近千个村落,演出6000余场,观众上千万;五年来,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团平均每年下基层演出300场次,几乎天天有演出,同时努力为家乡培养更多文化骨干——与当地文化馆联手,开办“马头琴培训班”,全县现在有专业马头琴手5000多名。

当前,全国有民营艺术院团6800余家,他们为繁荣基层演出市场,丰富广大农村尤其是偏远地区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近年来,加强面向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服务,丰富农村及偏远山区、特殊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一直是宣传文化部门关注的重点。特别是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多,如何用先进文化充实这一特殊群体的精神生活,也成为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

2009年,德宏传媒集团、德宏民族出版社在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中缅边境最前沿的姐告国门筹备设立了“国门书社”。“国门书社”借阅、销售的傣、景颇、载瓦、傈僳等民文图书和少数民族音像制品以及举办的各种论坛、讲座等活动,丰富了边疆民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也为中缅两国边民提供便捷的图书服务,成为中缅边防线上的“国际书社”。

2008年,上海市青浦区徐泾镇投入5000万元,新建了面积近9000平方米的徐泾镇文化活动中心,内有高标准的图书馆以及琴房、练声房、健身房、排练室、舞蹈室等文化活动场所。据统计,这里接待的外来务工人员有近5万人次。同时,中心还上门为外来务工人员举办书画、摄影、文艺创作等技能培训,帮助企业组建固定的文艺团队。

创新文化服务:

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水平不断提升

近年来,各地宣传文化部门注意适应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千方百计地搭建平台,灵活机动地开展活动,从技术手段、内容形式、方式方法等多方面入手,改进创新,提高了服务农民、服务基层的质量和水平,增强了服务农民、服务基层工作的时代感。

山东诸城石桥子镇大近戈庄村是种蒜大村,应村民要求,诸城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在该村放映了《大蒜优质丰产技术》等与大蒜种植有关的科教片,当年大蒜增收两成。2008年3月,在资金非常短缺的情况下,这家公司自筹资金80余万元,采购配置42台数字放映设备,提前两年完成电影设备由胶片向数字化的转换,使农村电影放映跟上了时代的需要。他们还建立起覆盖全市的农村数字电影节目无缝隙信息反馈网络,通过定期组织农民代表参加看片会等方式,筛选订购符合农民意愿的电影,对农民愿意看喜欢看的节目大面积推广,选择更多适宜农民的节目,满足基层群众需要。

在服务农民服务基层的过程中,很多优秀的文化集体想出许多实招、巧招和妙招,有的把满足农民群众文化需求与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结合起来,积极发展经营性文化专业户,开展文化旅游。有的把农村文化工作与精神文明创建结合起来,把学科学、学文化、学技能作为培育新农民的重要内容。

从2006年起,重庆市云阳县文化执法大队会同有关部门帮助组建了营业性演出协会,把县城的歌舞团、民乐队、礼仪公司和农村的唢呐队、鼓乐队等纳入其中,定期培训,在节目中穿插“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等内容,把提供先进文化服务寓于文化执法全过程,引领新风尚,让红歌唱响新库区。2008年,安徽来安县文化市场稽查队结合县半塔镇4家网吧分散经营、小散乱差的状况,将这几家网吧合并,并重新选定远离中小学的地址,新配置电脑240台。合并后的网吧室内宽敞,整洁卫生,统一了上网价格,杜绝了恶性竞争。

前不久,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的建议》中明确,“以农村基层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各地各部门正积极筹划“十二五”服务农民、服务基层工作的蓝图:巩固数字文化阵地,“十二五”末基本实现数字文化服务覆盖全国所有乡镇、城市社区和行政村;到2015年,出版物发行网点覆盖全部乡镇,基本实现“市市有书城、县县有书店、乡乡有网点、村村有书屋”;全面实现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力争基本实现“户户通”……

未来五年,随着我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工作也将迈上新的台阶,文化的阳光将遍洒广袤大地。

(新华社北京12月23日电)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