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深入分析了当前及“十二五”期间的农业农村形势,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很有针对性的强农惠农政策和措施,为做好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并且特别强调要把水利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水利是农业的基础和命脉,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大力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我们一定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在思想认识上更加重视、不能有丝毫松懈,在政策措施上更为强化、不能有任何减弱,在工作落实上加大力度、不能有丝毫放松,力争“十二五”期间水利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2010年是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极不寻常的一年。面对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农业农村经济取得了超出预期的好成绩,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实现了中央要求的“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确保农民收入不徘徊、确保农村发展好势头不逆转”目标,为满足国内需求、管理好通胀预期提供了重要支撑,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水利建设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我国气候异常,水旱灾害频发多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联动、部门联手、军民联防,防汛抗旱减灾取得显著成效,防汛抗洪减淹耕地2.9亿亩,减少受灾人口2.2亿人,防洪减灾效益达8453亿元;年均抗旱浇地面积3.7亿亩,年均挽回因旱粮食损失3921万吨,从而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饮水安全,并将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
“十一五”时期的这5年,是我国水利投资规模再创新高、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最快的5年,是规划目标全面实现、水利保障能力提升最快的5年,也是涉及民生的水利问题加快解决、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5年。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水利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但同时也要看到,我们面临的挑战仍然不少。一是我国基本水情比较特殊。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这一我国长期面临的基本水情,决定了我国水问题的复杂性和治水任务的艰巨性。二是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剧。受全球性气候变化影响,我国极端天气明显增多,水旱灾害的突发性、反常性、不可预见性日显突出,对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巨大挑战。三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任务艰巨。水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污染严重是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突出瓶颈,我们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加以解决,难度之大、任务之艰巨前所未有。四是水利基础设施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经过多年持续建设,我们在大江大河治理上取得明显成效,但中小河流防洪标准偏低、小型水库度汛难度加大、山洪灾害防御能力不足、抗旱基础设施薄弱等现实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做好新形势下的水利工作,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坚持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政府社会协同,集中力量办成几件水利大事,着力构建流域和区域综合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城乡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加快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
“十二五”期间,发展水利事业需要突出抓好4件事。一是加强水利重点薄弱环节建设。要加快推进中小河流和大江大河重要支流治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病险水闸除险加固、蓄滞洪区建设,加强重点圩垸和涝区治理,抓紧建设一批骨干水资源配置工程和重点水源工程,搞好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尽快提高城乡防洪、排涝、供水、抗旱能力,大力提升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水平。二是加快解决民生水利问题。要加快灌区节水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小水电代燃料等方面的建设步伐,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和农村水环境整治,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让水利更好地惠及民生。三是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要加快划定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用水效率3条“红线”,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全面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四是全面推进水利改革。要建立稳定增长的水利投资机制,深化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管理、水价等重点领域改革,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夯实水利发展的基础。
大力发展水利事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必须下更大的决心,投入更多的力量,付出更扎实的努力,推动水利事业实现新的跨越,推动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新的突破,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