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12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回眸“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
暖流涌入千万家
————天津市住房保障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武自然
  上图 2009年竣工的天津市最大的经济适用房项目———河东区真理道项目。        本报记者 武自然摄

  天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高度重视住房保障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在保障范围、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群众受益户数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十一五”期间,天津市累计向41万户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住房保障。其中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2405万平方米、33.5万套,为7.5万户发放了租房补贴。政府投入各类住房保障资金229亿元,保障性住房建设量占住宅建设量30%。

(一)

  “十一五”期间,天津市构建了由四项住房保障制度组成的分层保障体系,分别是廉租住房、经济租赁房、经济适用房和限价商品房制度。

  廉租房包括实物配租、租房补贴和租金核减三种方式。实物配租保障范围主要是市内六区享受“低保”、优抚待遇、以及家庭年人均月收入600元以下有双残或重残人员的家庭,且家庭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在7.5平方米以下。租房补贴保障范围主要是本市上年人均月收入低于800元,且家庭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在9平方米以下的非农业户籍家庭。租金核减保障范围主要为承租公房的“低保”和优抚家庭,租金标准为0.83元,相当于正常租金的50%。

  经济租赁房主要是在解决中心城区房屋拆迁家庭的过渡性安置问题。

  经济适用房主要面向房屋拆迁家庭中未享受过其他住房保障的家庭,按照拆建结合的原则定向建设,对拆迁家庭实现了全覆盖。针对危陋平房拆迁特困户住房面积小、补偿总额低、生活困难的特点,对这部分拆迁特困户推出托底救助政策,每户保障一套安置房,确保被拆迁群众住有所居。经济适用房建设享受土地划拨、减免配套费和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政府优惠政策,套型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以内。  

  限价商品房保障范围主要是市内六区、环城四区和滨海新区家庭上年人均收入低于3万元,家庭住房建筑面积不超过60平方米的非农业户籍家庭。另外,男超过25岁、女超过23岁的未婚人员,如上年收入在4.5万元以下,且名下无住房,也可单人申请限价商品住房。限价商品住房的销售价格,原则上比周边或同地区的同等条件普通商品住房价格低20%。

  通过以上四项住房保障制度,天津着力使中低收入群体可通过实物配租、领取租房补贴或购买保障性住房等方式改善住房条件。关怀让人心动,暖流涌入千万个家庭。

(二)  

  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监管工作。在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天津市坚持一手抓建设进度,一手抓质量管理,并形成了一整套具有天津特色的工程质量管理机制。天津市成立了社会保障用房质量监督管理办公室,加强对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监管工作的领导和组织推动。对在建项目,一是强化工程事前监督、阶段验收、分户验收和工程竣工验收,不经分户验收和工程竣工验收不颁发入住许可证;二是强化全过程施工质量监督,落实建筑材料监督封样抽测制度;三是强化检查监督,建设、国土房管、规划等部门定期对在建的保障性住房项目进行一次联合检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对已交付使用项目,一是强化对建设、施工单位售后维修服务的监管,工程交付使用后,由建设部门督促相关责任单位成立维修小组,公布维修电话,并进行跟踪抽查;二是强化各级政府属地化管理责任,要求区政府组织自来水、电力、燃气、供热等部门开展定期巡查,主动服务,保证居民正常生活秩序。  

  今年初,天津市对中心城区在建和已竣工的155个项目、1755万平方米、25万套各类保障性住房开展拉网式检查,涉及配套公建、市政工程、安全质量、物业管理等10项内容。保障性住房严格执行国家住宅建筑规范和市住宅设计标准,落实户型设计指标,实施三步节能措施,基础配套设施及非经营性公建配套设施齐全。多个保障性住房项目获得市政府“海河杯”工程质量最高奖。

(三)

  天津市的保障性住房建设除财政投入、土地出让收益提取、减免税费等方式外,还通过创新机制,在全国率先探索多渠道筹集保障房资金的办法。去年3月,天津市成立了全国首家保障住房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对保障房建设进行专项投资,封闭管理。该公司以拆迁地块土地使用权作抵押,与建设银行天津市分行为牵头的15家银行组成的银团签订贷款额度200亿元,与国家开发银行天津市分行签订贷款额度100亿元,先后启动了河北区小王庄、国印新村、双环和河东区阳光里等保障房和“城中村”改造项目。 

  为帮助困难群众改善居住条件,真正把钱花在老百姓身上,天津保障住房建设投资公司的工作人员认真核实每一户困难家庭情况,会同各区制订了有针对性的帮扶补助办法,对生活困难、住房面积小的特困家庭,实行托底救助,保障每户有一套安置房。运用这种方法,天津市从今年起将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全市46个“城中村”改造。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六部委批准,天津市正在开展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约20亿元支持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试点工作。此外,天津还积极争取全国社保基金参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加快推动保障房投资信托基金设立工作。通过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直接参与天津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形成以公共财政为引导,企业、金融机构、社会多方参与的投融资格局,满足保障性住房建设需求。

(四)

  “十二五”期间,天津市将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力度,通过优化和完善住房保障方式,整合现有保障资源,突出保障重点,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将建设“三种住房”,实行“三种补贴”,形成“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高端有市场”的住房供应体系,在住房保障范围、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等方面比“十一五”进一步扩大。 

  根据制定中的“十二五”住房保障规划,“十二五”期间,天津市将新建“三种住房”40万套,比“十一五”增加20%,新增“三种补贴”7万户,其中,廉租住房实物配租补贴0.5万户,经济租赁房租房补贴4万户,廉租住房租房补贴2.5万户;累计享受补贴的家庭达到14.5万户,比“十一五”增加93%。政府投入各类资金约230亿元,供应土地约1100公顷。

  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局长吴延龙表示,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到“十二五”末,天津市将累计为83万户家庭提供住房保障,约占届时天津市城镇家庭的35%,使更多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更好地改善住房条件。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