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信息化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12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服务创新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
———访科技部“八六三”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办公室副主任甄子健
本报记者 庄光平

  2001年,科技部在“863”计划中设立电动汽车重大专项,从此开启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征程,目前,新能源汽车已经实现初步产业化,并将迎来“十二五”的加快发展。

  记者:10年来,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了哪些进展和突破?

  甄子健:10年来,国家分别组织实施了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和以电动汽车研发为主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不失时机地公布实施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以整车和关键零部件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新能源汽车研发过程。

  “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国家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上投入近20亿元,建立起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和整车集成技术,开发出适应于中国公共交通和私人用车市场特色的系列化规模应用产品;中国的车用镍氢和锂离子电池、车用燃料电池、车用电机等基础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指标具有一定优势,并已形成了国际上规模最大的电动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集群;中国已掌握几千项电动汽车核心技术专利、制定了上百个电动汽车及基础设施系列标准,并已建立起以30多家国家级研发基地、上百家企业技术中心为骨干的电动汽车科技创新与规模示范,已带动社会投入百亿元以上,新能源汽车已被确立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据科技部“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办公室预测,到2012年时,我国新能源汽车将达到15万辆以上的示范应用规模,更大规模的产业化发展目标正在制定中。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市场开拓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示范推广工程的实施和社会对新能源汽车市场信心的提高,再加上国家科技计划在关键核心技术上的导向作用,还将引发新一轮的社会配套投资。

  记者: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还面临哪些主要问题?

  甄子健:虽然成绩突出,但发展中面临的一些瓶颈问题依然不容忽视。

  第一是应用。新能源汽车技术已经处在从研发向产业化转变的过程中,特别要解决应用问题。目前,在试点城市运行的多条新能源和节能公交线路,主要还是以租赁和试用为主,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市场。

  第二是技术。新能源汽车在可靠性、稳定性等方面还存在问题。传统汽车技术是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基础平台,而在传统汽车技术方面相对国外先进水平还是有差距。

  第三是基础设施。纯电动汽车、可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在应用中面临充电和加氢的问题。对于使用电和氢气或其他代用燃料的新能源汽车来说,如果在其行驶半径范围内不能及时找到能源补给站,就不会有市场。

  记者:如何突破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瓶颈,“十二五”期间将如何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

  甄子健:解决这些问题,第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投入和攻关,保持领先、创新和进步才能在产业化进程中保持并提高竞争力。第二要引导市场,推动应用。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新的技术趋势,在真正大规模市场化之前,需要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下进行规模化的示范运行,在示范中不断改进。第三要根据我国市场特点,创新应用模式。

  示范推广工程的实施和社会对新能源汽车市场信心的提高,有关企业将加大资源的配置力度,增强产品的研发强度,不断改进完善产品。这将有效促进技术问题的解决。

  科技部已经制定完成了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将围绕电动汽车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需求,继续坚持“三纵三横”研发布局,充分整合国家科技计划资源推进“产业化研发”;深化示范推广,探索商业推动模式;加大充电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技术标准研究,完善标准体系建设;支持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人才培养;深化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电动汽车国际化发展。通过科技创新支撑汽车产业新型动力系统自主开发、引领电动汽车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实现高端前沿技术的重大突破。

  相信随着这些瓶颈问题的解决,通过组织完善新能源汽车产品及基础设施标准体系,探讨建立新能源汽车发展带来的新的产业及服务业形态,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