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地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12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起点上的新跨越
———山东省东营市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纪实
本报记者 单保江

  2009年底,黄河三角洲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年来,地处黄河入海口、作为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的山东省东营市积极行动,全力抓好国家规划的推进落实,力争将这宏伟的蓝图尽快在东营变成现实。

四区聚力绘新图 

  东营市在实施国家战略中,充分发挥近海资源优势,在沿海12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规划布局了四大主体产业区,即东营港临港产业区、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生态高效农业区、高端产业区,作为开发建设的集中突破区,构筑起高效生态经济区的主框架。  

  东营港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区域中心港。东营市依托东营港,实行港区联动,在临港产业区重点发展石油化工、盐化工和精细化工,引进中海油物流园、大唐东营发电等过亿元项目18个,初步打造起现代化工产业基地。

  高端产业区依托东营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石油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端产业,建设黄河三角洲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承载区。东营经济开发区已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今年新签约过亿元项目27个,新开工过亿元项目56个,新投产过亿元项目13个。  

  黄河口生态旅游区依托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打造集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生态旅游胜地。旅游区总体规划已通过国家林业局批复,总投资1.3亿元的游客综合服务中心、黄河口湿地公园建成投用,汽车野营地、休闲度假区等项目顺利推进,正在积极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生态高效农业区依托沿海百万亩滩涂和市属国有农场,建设国家级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目前,现代生态渔业示范区以黄河口大闸蟹养殖为主的10万亩淡水示范区已全部建成,以海参养殖为主的20万亩海水示范区已完成投资10亿元,6万亩养殖区已投入生产;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和现代畜牧业示范区筹建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大开发汇聚了人气,也汇聚了资源。一年来,累计有203个招商项目落地东营,还有46个大项目正在洽谈推进。比利时苏威、美国通用电气、海尔集团、广汽集团等一批国内外大集团纷纷进驻东营,为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注入蓬勃动力。

转型升级促发展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独特定位,对东营市“转方式、调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牢固树立高效生态的发展理念,以构建高效生态产业体系为目标,深入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环境友好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东营市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培植渔业、畜牧、林果、蔬菜、花卉、休闲观光等主导产业,推行生态养殖、绿色种植,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加强黄河口农产品品牌培育和宣传促销,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水平明显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全市现代渔业养殖面积达174万亩,建成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1100个,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154万亩;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489家,省级以上农产品品牌达到33个,共有277个农产品、263万亩生产基地通过相关认证,黄河口大闸蟹入选“中国十大名蟹”。  

  近年来,东营重点突破石油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等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47%,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年均提高2.17个百分点,实施改造升级项目1660个,完成投资1080亿元,主要行业80%以上的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目前,全市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2040万吨,成为全国地炼能力最大的市之一;离子膜烧碱产能100万吨,居山东省首位;轮胎产能6900万条,其中子午胎产能5512万条,居山东省第二位;纺纱产能300万锭,居山东省第四位;造纸产能210万吨,其中新闻纸产能170万吨,居全国首位。  

  为了突破过去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东营积极培育重点服务业城镇、园区、企业、项目四大载体,突出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服务外包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有了明显提升。着力突破文化旅游业,重点建设黄河口生态旅游区、黄河水城旅游区、孙子文化旅游度假区三大主体景区,以文化旅游业为载体,统筹经济文化融合发展,创出了科学发展的新模式。

黄河水城生态美

 

  东营市在开发建设中坚持走生态文明的道路,全市生态建设迈开了新的步伐。  

  从2007年开始,东营市实施广利河综合治理工程,以此为龙头,着力打造“九横十纵”的水系布网结构,利用广利河等19条河流、沟渠构架起内部城市主干水系,贯通湖泊、湿地,并将水系引入居住区内部,美化环境。对于外围环城水系,围绕外环路,引黄河水压碱,改善绿化条件,形成路环、水环、绿环相结合的环城生态防护体系。通过引黄河水入城,多渠道解决水源问题;通过纵横布局、循环贯通,建立水系循环系统;通过水路结合,建立和交通方式、用地功能相配合的水系开发利用体系;通过水系连桥,塑造独特的水、桥文化景观,彰显“黄河水城”特色。  

  近3年来,东营市已投入34亿元,实施了广利河综合治理和文化公园、体育公园、科技公园、清风湖景区建设,初步形成了河湖相连、河海相通、城水相依、水绿共生的水城景观。目前,“黄河水城”已成为东营熠熠生辉的城市名片。

  针对黄河入海口特殊的土壤条件,东营市从2007年开始在全市城乡实施林网、水网、路网于一体的“三网”绿化工程。东营市规划5年投入35亿元,造林160万亩,使全市林木拥有量达到302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5%以上。目前,东营市已投入23.8亿元,完成绿化面积72.4万亩,植树7400万株,初步构建起“三网”绿化工程主体框架,城乡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被命名为国家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市。东营市力争再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实现水系风景化、路域林荫化、农田林网化,打造黄河绿洲。黄河从东营入海,慷慨的母亲河给东营馈赠了上百万亩的湿地。东营市积极推进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今年已修复湿地19.5万亩,补水面积达25.5万亩,蓄水6000万立方米,黄河口湿地生态明显改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