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品牌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12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延川红枣:从“产品营销”到“品牌营销”
本报记者 夏先清
  红枣种植户笑开颜。   (资料图片)

名品档案

  陕西省延川县素有“枣乡”之誉。红枣在延川的栽培历史已有数千年,境内至今仍有千年以上枣树。生长健旺,百年以上的枣树不少。延川海拔较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这种特殊的区域性小气候,适合耐干旱、耐瘠薄、喜光喜温的红枣生长,所产红枣以个大、色正、皮薄、肉厚、核小、味醇、药用价值高著称。2001年,延川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红枣之乡”。2006年3月,延川红枣顺利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认证。得到认证后,此类红枣在市场上的知名度迅速提高。如今,延川红枣及枣产品畅销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陕西延川县延水关镇达连沟村,从往日的黄土高坡观景台看下去,如今山洼沟岔是一片片枣林。

  从最初单纯的红枣“产品营销”到如今的“品牌和产地营销”,陕西延川红枣产业的提档升级背后,一个正逐步壮大的“红枣产业集群”呼之欲出。目前,全县红枣面积已发展到386万亩,其中挂果面积185万亩,有狗头枣、团圆枣、骏枣、条枣等多个品种,其中以狗头枣最为出名,种植规模达数千亩。

  2006年,延川实施“南枣北移西进”工程:把红枣由黄河沿岸向县北、县西大面积扩张栽植。“每年以3万亩速度递增,规划至2012年,全县红枣面积达到42万亩以上,实现人均3亩地。”县长呼延鹏说,“在政策上,延川把退耕还林和红枣基地建设结合起来,鼓励农民在退耕地上大面积种植,享受相应补助政策,既改善了生态,又实现了基地扩张。在资金上,实施三项补助:一是农民栽枣,县上无偿提供枣苗;二是建园用的地膜,政府全部提供;三是配套解决生产道路、集雨水窖等基础设施,对农村每发展300亩红枣,配套新修生产道路5公里,每公里县财政补助1万元。”

  延水关镇达东村永涛红枣加工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永涛,是延川20年红枣产业发展的见证者。他说,“1990年,我骑着自行车,带着一个筐子,收购农民的红枣,然后拉到县城里去卖。”

  随后,延川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红枣种植也已渐成气候,刘永涛便把自家的25亩瘠薄的坡地全部种上红枣,还专门做起红枣经销的生意。“1995年前后,延川市场上90%的红枣都是经我们手批发出去的,于是我当上了农民经纪人。”刘永涛说,20年间,全村枣树面积由零星种植迅速发展到5200多亩。当上农民经纪人的刘永涛在2000年前后成功将延川红枣带进广州市场。2005年,延川红枣实现出口。

  经过多年发展,刘永涛发现,“一个人搞收购、跑市场,受了很多委屈,也走了不少弯路;枣农在遇到困难时,也没人替他们说话。”对此,陕西各级政府部门鼓励刘永涛等种植户用自己名字正式注册成立延川县永涛红枣加工专业合作社。由于善管理、懂市场,刘永涛被枣农们一致推选为会长。

  刘永涛说,合作社为全村262户枣农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一系列服务,指导果农按照标准化、无公害产品的要求生产,同时为客户提供一条龙服务。“整形修剪、防虫抹芽……一年四季枣农都在管理枣树。今年合作社有的枣农亩产超过400公斤。”

  呼延鹏用“学、推、改”三个字总结。他说,“县上成立红枣技术服务站,各乡镇都成立枣果服务队,村组成立了枣农协会,做到了县有红枣专家、乡有技术骨干、村有技术指导员、户有技术明白人。全面推广‘改土施肥、整形修剪、挖坑蓄水、保花保果、病虫防治’五大枣园管理关键技术,使延川的红枣管理实现了两大飞跃:即由不管到勤管,由勤管到精管。改良品种————延川乡土红枣品种有49个,杂而乱,一直没有形成主打品牌。这几年我们分别从制干、鲜食等不同用途考虑,在发展特有品种的同时,积极引进优良品种。目前,以狗头枣、骏枣为主的干鲜兼用品种,团圆枣、大木枣、条枣为主的制干品种,梨枣、颠牙枣为主的鲜食品种,成为延川红枣的优势知名品种。”

  刘永涛有了加工经营需求。2005年,他筹措10多万元资金,加上政府以奖代补的1万元,建起20平方米左右的红枣烤房。

  “我们从枣农那里以平均价格22元收来,加工成紫晶枣每公斤价格增加20元左右。”刘永涛说,现在他的烤房年加工能力在60多万公斤,“今年收枣不到20天,加工的紫晶枣已经卖出一万多公斤,卖到了山东、河南、河北等地。”

  “当年像刘永涛这样建烤房从事初加工的点全县多达上百个。”呼延鹏回忆说。为让这些“点”成长为企业,延川采取三条倾斜措施:政策倾斜,对投资红枣加工的企业,3年内实行“零费制”,地方税收实行先征后返;资金倾斜,对形成规模的红枣加工企业,每年都安排一定数量的贴息贷款给予扶持;项目倾斜,凡是扩建或新建厂房的红枣加工企业,都视具体情况优先安排项目,并协助解决土地征迁等有关问题。

  从“红枣之乡”到“产业化之乡”,延川红枣产业发展的步伐悄然提速。如今,延川的8家红枣深加工企业、15家初加工企业加工能力已经达到2.5万吨。

图为红枣种植户笑开颜。   (资料图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