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12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基础设施建设成就辉煌 综合运输体系构建加快
———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谈交通运输发展
本报记者 薛志伟
交通运输部部长 李盛霖

  “十一五”期间,交通运输行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回顾过去,“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已经全面完成,“十一五”也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交通运输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服务水平提升最显著的时期,为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展望未来,“十二五”期间,交通运输事业将如何续写辉煌?为此,记者采访了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

  记者:交通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您对交通的变化有什么感受?

  李盛霖:上世纪70年代以后,我先后在天津市有关单位和市政府工作。那时候不但个人出行不方便,单位的很多工作都因为交通不便大受影响。工作的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小到个人出行、企业运转,大到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瓶颈之一就是交通。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党中央、国务院下大力气解决交通问题,我国的交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网络更趋完善,运输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安全应急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如今所有的城市和绝大多数农村,老百姓出行都不用担心了,交通运输也彻底告别了作为“瓶颈”的历史,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先导。

  记者:您对近年来交通运输的发展状况怎样评价呢?

  李盛霖:的确,“十一五”时期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5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冰雪地震泥石流等特大自然灾害频发、北京奥运会及上海世博会顺利召开,使我正好赶上了我国交通发展史上大事最多、急事最多、难事最多的5年。不过这5年也是交通运输事业发展速度最快、发展成效最大、发展质量最好的五年。有两个方面的工作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到今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达到395万公里,高速公路将突破7.3万公里,特别是杭州湾跨海大桥、苏通长江大桥、厦门翔安海底隧道、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等一批施工难度大、科技含量高的世界级重点工程项目相继建成运营。我国桥隧建设、航道整治技术水平已经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作为一名交通人,我对这些成就感到由衷自豪,也借此机会代表交通运输部党组向全国所有交通工作者表示感谢。

  二是在抗击2008年初南方雨雪冰冻、汶川“5·12”特大地震和今年玉树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等一系列特大自然灾害中,交通运输在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夺取抗灾救灾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记者:从瓶颈到重要支撑,背后是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十一五”期间我国交通基础设施面貌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李盛霖: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公路网总里程只有89万公里,到“十一五”末将达到395万公里,公路总里程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

  高速公路的发展更是举世瞩目。5年来,高速公路总里程连续迈上5万公里、6万公里、7万公里三个大台阶,预计到“十一五”末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达到7.3万公里,5年新增3.2万公里,占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的44%。国家高速公路网骨架基本形成。

  到“十一五”末,我国沿海港口深水泊位将达到1783个,新增670个;沿海港口通过能力达到55.1亿吨,新增30亿吨。内河航道里程达到12.3万公里,5年新增及改善航道里程5700公里,其中三级及以上航道2700公里。

  此外,我国邮路总长度达到380万公里,新增40万公里。全国运输航班机场达到176个,新增34个。民航和高速公路总里程都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

  记者:“十一五”期间,您还赶上了交通运输行业的一件大事,就是国务院对机构进行了调整,成立了交通运输部,增加的“运输”背后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李盛霖:一般公众印象中,交通部就是负责修路、架桥、建港、挖河道的,主要职能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其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交通处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状态,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往往容易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而对发挥现有设施的效率和提高服务水平关注不够。其实交通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它的根本目的是为运输服务的,属于服务业的范畴。“十一五”期间,我们把交通运输定位为服务业,并作为服务业中优先发展的领域,这对搞好交通工作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2006年,原交通部党组提出了“三个服务”的理念,即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强调做好“三个服务”,就是要求交通运输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转变发展理念、明确发展内涵,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促进科学发展,实现交通由外延式的粗放型增长向内涵式的集约型增长转变、由以生产增长为导向的发展向以服务质量为导向的发展转变。这是交通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实现交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记者:“十一五”期间,交通运输在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

  李盛霖:这首先体现在运输量快速增长,运输效率明显提高,服务水平显著提升。2010年公路客货运量完成300亿人和220亿吨,分别是2005年的1.8倍和1.6倍。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61亿吨,是2005年的1.8倍。港口和集装箱吞吐量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内河货运量完成17亿吨,是2005年的1.6倍。民航客货运量完成2.66亿人和570万吨,分别是2005年的1.9倍和1.6倍。其中,旅客吞吐量千万级以上的机场数量翻番,达到14个,首都机场客运和浦东机场货运分别进入世界前3名。城市公共客运能力快速增长,农村客运网络进一步延伸,全国乡镇、建制村通班车率分别为97%、87%。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完成1975亿元,比“十五”末翻了一番,邮政普遍服务保障显著增强,快递服务实现跨越式发展。

  同时,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还为促进经济发展特别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内需、保民生作出了重要贡献。“十一五”期间,预计全社会共完成交通建设投资4.5万亿元,是“十五”期的2倍多。其中高速公路建设累计投资达2万亿元,直接拉动GDP增长约3万亿元,拉动相关行业产出累计约7万亿元。

  记者:“要想富,先修路”,这是在中国农民群众中流传了多年的一句话。我们经常到各地采访,感受最深的就是广大农民对修路的愿望最迫切。这几年农村公路建设情况如何?

  李盛霖:农村公路是“十一五”交通建设发展最大的亮点之一,也是老百姓最拥护的民心工程之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设施是关键。“要想富,先修路”,在农村更是如此。路不通,发展就更谈不上了。农民没有路,就进不了市场;农村没有路,就奔不了小康。

  5年来,中央政府正确领导,各级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各界广泛支持,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十一五”期间,农村公路投资规模年均增长30%,到“十一五”期末,全国农村公路里程达到345万公里,新增里程53.5万公里,东中部地区94%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西部98%的建制村通公路。农村交通条件的改善,让亿万农民群众亲身感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极大改善了农村地区的出行条件,促进了农民增收,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改变了农村的消费结构,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方式,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记者:公路收取通行费的做法曾经受到很多人的质疑。“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公路收费情况有什么变化?

  李盛霖:“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是国际通行的公路建设筹资方式,也是我国财政紧张而交通又是瓶颈的必然选择,没有这一政策,我国的交通建设不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绩。但是公路本应是公益事业,所以我就在想,收费只能是一个过程,而且不能太多。“三个服务”之一是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我们的收费公路政策必须改变。

  因此在2009年年初,我们克服了重重阻力,借助燃油税改革的契机,取消了机动车养路费,同时开始大规模撤销二级公路收费站,还公路的公益性质。到目前为止,除西部部分省区未撤销之外,全国已经有17个省市全部撤销了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站,共撤销1723个收费站,9万多公里的收费公路变成了免费公路。

  目前,在全国395万公里公路中,收费公路只占2%—3%,绝大多数公路已经实现免费通行。2009年,我们明确在今后公路建设中,要同时兼顾公平和效率,建设两个公路网络体系:以普通公路为主的不收费公路网络————体现公平的原则;以高速公路为主的收费公路网络———体现效率的原则。

  记者:尽管近几年高速公路发展迅速,但堵车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尤其是前段时间发生的京藏高速大堵车更是让人记忆深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交通运输部有什么应对措施?

  李盛霖:京藏高速公路大堵车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规划不协调造成的。煤炭运输最合理的方式一是铁路,二是就地发电之后外输,公路运煤是最不合理、最不经济的运输方式,因此在京藏高速规划中没有考虑运煤职能。但是随着内蒙古成为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电网和铁路运送能力严重不足,都积压到了公路上,使京藏高速的运输量超过了规划的两倍以上,拥堵是必然的。

  更为普遍的一个现象,是一些城市的机场、火车站、长途客运站、公交车站等地方人流量大形成拥堵,我们大家对此都深有体会。这说明尽管我国公路、铁路、民航、水运、管道等单个运输方式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从交通运输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来看,现有的交通运输体系还存在东、中、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运输效率不高、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不畅等问题。

  这些问题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堵车,更重要的是物流成本的增加。目前我国社会物流总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18%、运输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超过9%,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分别是10%和6%左右。我国载货汽车油耗比世界先进水平高30%左右,内河运输船舶油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20%以上。要想从根本上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输效率,除了要靠科技手段发展低碳交通之外,必须把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作为抓手,把快速发展的各种单一的运输形式综合起来,优势才能互补。

  记者:中央在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要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交通运输部将如何落实呢?

  李盛霖:综合运输体系是各种运输方式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共同组成的布局合理、优势互补、分工明确、衔接顺畅的运行系统和服务系统。发展综合运输体系,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整体优势和组合效率,是中央赋予交通运输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交通运输部门的重要任务。“十二五”期间,交通运输系统所属的公路、水路、民航等方面的规划已经统筹安排,协调推进。

  “十二五”期间,交通运输业工作的主线是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交通运输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变;主攻方向是推动单一运输向综合运输体系转变;主题是继续做好“三个服务”。力争到2015年,基础设施网络更趋完善,结构更加合理;运输装备技术水平显著提高,运输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显著提升;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进步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以低碳为特征的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交通安全水平稳定提高,应急反应能力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的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便捷、高效、绿色、安全的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形成,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并将在此基础上推动我国由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迈进。

图为交通运输部部长 李盛霖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