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12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汉刚和战友们的维和故事
本报记者 曹红艳 罗路云

  在非洲大陆西海岸的利比里亚,有40多个国家的维和部队,仅工兵分队就有6支。可以说,这里是能力、作风、意志比拼的国际大舞台。北京军区某集团军工兵团团长、我国第7批赴利比里亚维和工兵分队队长江汉刚深知,这是一个特殊的战场,即将开展的任何一项工作,都是军队履行使命能力的见证,都是国家形象的直接展示。

  在8个月、200多天的维和岁月里,中国工兵经受了哪些考验?又是如何出色完成了任务?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江汉刚和他的战友们。

一流营区 打造“中国名片”

  “第一次到利比里亚,尽管行前已经做了大量准备,但是那里和我们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江汉刚说,在许多地方都能看到电线杆上边的枪眼。

  自然环境称得上恶劣。毒蛇、蝎子出没,一旦被携带病菌的蚊虫叮咬,就有感染疟疾的危险,艾滋病、登革热是任务区流行的传染病。

  “保证官兵们的生命安全是当务之急。”作为军事指挥员,江汉刚敏锐地意识到这个问题。他带领战士们清除了营区内齐腰深的杂草,使毒虫蛇蝎没有了藏身之地,然后疏通排水沟渠,将散落的集装箱集中摆成隔离墙,开设了新的防御工事,把营区划分为办公区、生活区、娱乐区、警戒区和装备区,一切安排得井然有序。

  维和营区不仅仅是官兵工作生活的“家”,也是各国部队举行外事活动的主要场所。江汉刚提醒战友们,中国工兵的营区就是祖国的一张靓丽“名片”。他带领战士们重新修建了大门,挂上了“八一”军徽和条幅彩灯,在营区的一角用砂石堆砌成微缩长城,在球场边放置刻有“和谐”二字的大石,他亲手示范把护拦网连接点打成专业通信兵常用的“葫芦扣”……整个营院远远望去,蓝顶白房与红花绿草错落有致。

  营区的独特风景吸引了很多驻利的外国军队官员,甚至友军的授勋仪式和重要集会好几次也都安排在这里举办,就连利比里亚国内职业足球联赛也把营区的足球场作为固定赛场。2008年8月8日,江汉刚主动邀请了各国友军和当地民众,一起到营区观看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让他们饱尝了一顿中国文化大餐。

  联利团行政总监史蒂芬在参观营区后称赞到,“中国工兵营区是维和部队一流的营区,联利团因你们而骄傲!”

精益求精 树立“中国信誉”

  维和部队的武器装备,有的是派兵维和的国家制造的,由联合国租用,联利团对装备完好程度的检查结论,既关系着各国武器装备的形象,也关系到联合国补贴各国经费的数额。

  2008年5月,江汉刚带领的中国工兵分队首次要接受武器装备核查。然而,他们刚刚接手的装备大都已经用了三四年,加上长期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中超负荷运转,老化比较严重,维护保养难度很大。

  江汉刚带领官兵们对照标准一项一项地查,一台一台地过。迎检的前一天,一台推土机的油泵仍有故障,由于矫正油泵的专业仪器在当地找不到,他们只能靠手工和经验调试,结果从早上6点一直忙到傍晚还没修好。

  “这台机械即使修不好,我们的装备完好率也超过联利团规定的90%的标准,通过核查应该不成问题。”有人劝说,可江汉刚却认为,这不是一台机械的问题,“不能因为我们的工作不到位,影响了国家和军队的荣誉,必须做到零故障。”江汉刚一直盯到凌晨1点多,油泵终于调试好了。

  第二天,核查官把所有装备查了个遍,没有挑出一点问题。维和期间,江汉刚的分队共接受8次装备核查,每次都是一次性全部通过。核查组组长赫拉赛克被中国工兵精益求精的作风深深打动了,有一次他围着所有的装备转了一圈后,夸赞道,“你们的装备是一流的,作风是一流的,我看你们这里以后可以免检了。”

瞄准一流 创造“中国品牌”

  2008年11月,中国工兵分队受领了修复绥德鲁机场1400米跑道的任务。土质跑道施工难度大,标准要求高,官兵们昼夜轮班苦干,施工进度很快。开工第三天,江汉刚陪同联利团工程师艾里到工地检查时,跑道已经修了过半。艾里用仪器仔细测量后说,“各项指标都符合要求,质量很不错。”

  可江汉刚查看后,把负责施工的中队长叫到身边,对他说,“马上返工!”中队长很是疑惑,“团长,跑道修到这个程度,使用一个旱季应该没有问题吧。”江汉刚抓起一把回填土,在手里捻了捻说,“你们选择的沙土比例不对,砂子太少土太多,看上去很平整,可一到雨季,固定翼飞机就不能起降了。我们要么不干,干就要干出精品,干出中国质量!”

  后来在江汉刚的指挥下,官兵们在方圆数十公里范围内,采集砂石含量大的土壤,重新铺垫压实。经过昼夜奋战,一条崭新的跑道又呈现在官兵面前,路面起伏不超过2%,整洁得一粒拇指大的石子也没有,就连跑道两旁的草坪也像刀切的一样。竣工验收时,艾里握着江汉刚的手说,“江中校,你们的标准是一流的,你们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更是一流的!”

  后来这里成为联利团、国际红十字会和许多国家的官员一个最常用的机场。中国工兵从此在当地获得了“道路医生”的美名。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