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读者之声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0年12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读者评议本报“亚运特别报道”专版—————
共享激情盛会 共谱和谐篇章
  广州向亚洲、向世界奉献了一台彰显亚洲和谐、展示发展成果、弘扬文明风尚、抒发人文情怀、传扬岭南文化的亚运盛会。   图为广州亚运城综合体育馆。   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摄

  广州亚运会开幕以来,本报每天都推出“亚运特别报道”专版,图文并茂、迅速准确地传递赛场动态及体育健儿的精神风貌等,并从经济、科技、文化等角度,对亚运会进行了多层次、全方位的解读。“亚运特别报道”专版推出后,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一些热心读者来信发表感言。

借力亚运承办契机

助推城市科学发展

  经济日报积极创新报道方式,把广州亚运会报道做得精彩纷呈。通过阅读“亚运特别报道”专版,我们对广州亚运会有了更多的认识,其不仅是一个激情澎湃、活力四射的体育盛会,更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从报道中看到,亚运会对广州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拉动作用。如《亚运旅游热羊城》一文中写到,随着亚运会各项赛事的展开,“亚运效应”明显地促进了广州的旅游业发展。据广州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仅11月12日至14日3天,广州市接待游客就达166万人次,同比增长45%;旅游总收入近14亿元,同比增长59%。亚运期间预计将有70万中外游客来到广州,11月和12月的旅游总收入将比去年同期增加20亿元以上,旅游相关产业收入将达到80亿至100亿元。    笔者认为,亚运会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整体形象提升,经济结构调整,人文社会环境优化及扩大就业是非常有意义的,能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从目前来看,亚运会使得城市环境好了,市民的文明素质得以提高,会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和高素质企业来广州落户,这有利于广州市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政府 尤 东)

搭建文化交融舞台

营造和谐共处氛围

  经济日报刊发的“亚运特别报道”版面,弘扬亚运理念,展示体育魅力,为亚运会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从报道中看到,本届亚运会竞赛项目将亚洲各地区具有鲜明体育文化特色的运动项目尽可能列入其中,如赛龙舟、卡巴迪、街头轮滑、体育舞蹈、中国象棋、板球等,这些项目具有广泛的民众基础,体现了一个地区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传承。从《欣赏比赛就是感受文化》一文中还可以看到,运动员村的国际区每天会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展览,从潮州木雕、佛山剪纸到盆景、陶瓷,从中国杂技、魔术到民族音乐会,运动员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度过闲暇时光。这些事例形象地说明,亚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竞技的盛会,更是一个文化交融的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亚洲各国各地区互相接触、理解彼此的文化,并在文化的交流融通中达到和谐。

  笔者认为,亚运会的魅力不仅在于让观众看到高水平的竞技比赛,还能感受到多元文化的交融。此次亚运会的理念是“激情盛会 和谐亚洲”,道出了亚运会的特点:它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盛会,这种活力来自于和谐,来自于多种文化的凝聚。

  (湖北省红安县广播电视局 张剑虹)

以科技促建筑节能

为低碳生活作贡献

  经济日报推出的“亚运特别报道”专版,及时而详细地介绍亚运比赛项目、赛事进展;从人文、科技等多个角度报道亚运、展示亚运。其中,广州亚运会在众多场馆中广泛应用高科技元素和建筑节能新技术,使场馆在环保与赛后利用方面实现价值最大化,给我们带来许多启发。

  《闪耀盛会的科技之光》一文中写到,开赛以来,走进广州亚运馆观看比赛的观众,都对馆内那种极其通畅、舒适的感觉惊喜不已,这得益于场馆采用的高科技通透玻璃结构。这是一座充满高科技元素的环保场馆,综合利用了集成绿化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太阳能照明、雨水利用等多项节能新技术。可以说,亚运场馆蕴含的低碳和环保技术,展现了绿色建筑从理念到实际的应用,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理念,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

  亚运会场馆的创新探索,引领着未来建筑发展方向。希望相关建筑行业企业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认真学习、借鉴和推广这些创新成果和经验,大力推广应用节能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进一步提高建筑节能水平,努力实现建筑节能低碳的目标。

   (浙江省开化县信息中心 齐振松)

创新资源利用方式

节俭办会渐成常态

  作为经济日报的忠实读者,我一直关注“亚运特别报道”专版的相关报道,其中,《亚运处处重节俭》、《让亚运场馆惠民便民》等文章令我印象深刻。从中我们看到,广州亚运会的各项筹备和运行工作不讲奢华,处处体现出了节俭办会的理念。

  节俭办亚运,是科学发展理念在办赛过程中的生动体现,展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胸襟。如《亚运处处重节俭》中所写,亚运会发布会发放的文字材料都是两面打印;广州亚组委下设17个部门,但工作人员只有800多人,是同类大型运动会组委会工作人员的三分之一左右。

  节俭既是一种具体的行为,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体现。目前,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大拆大建、奢华浪费的风气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复建设也时有发生。令人感到欣慰的是,从节俭办奥运到节俭办世博再到节俭办亚运,折射出政府部门的节俭意识在不断加强。我们期盼节俭办事的做法一直坚持下去,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节俭办亚运也在启迪我们,要在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并把资源节约意识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中,大力转变消费观念,倡导绿色、文明的生活方式,共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北京科技大学 王筱静)

秉承志愿服务精神

创造文明美好生活

  经济日报对亚运会进行了及时详尽的报道,使我更好地了解到亚运会盛况。而这其中不乏多篇关于亚运会志愿者的报道,如《美丽的微笑 城市的名片》、《辛勤的付出 无私的奉献》、《志愿服务暖人心》等,反映了志愿者无私奉献、辛勤付出的高尚品格,使我深受感动。

  从《志愿服务暖人心》一文中看到,在机场,亚运志愿者们热情迎接着每一位初抵广州的客人,为其指引路线;在社区,城市志愿者们向市民亲切传达着生态环保、文明礼仪的信息;在赛场,赛会志愿者们为每位观众、运动员、媒体记者、技术官员等提供着最为专业的服务;在市区,600座志愿者小屋搭建了“亲情驿站”,满足大家咨询、翻译、急救等各方面的需求。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和公民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主动参与志愿服务的人越来越多。笔者也曾经参加过一些志愿活动,虽然志愿者们做的都是很普通的事情,可正是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让我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和互助,体现了城市的文明与和谐。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秉承志愿服务的精神,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我们的社会一定会变得更加和谐,我们也一定会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蔡诗源)

图1: 广州向亚洲、向世界奉献了一台彰显亚洲和谐、展示发展成果、弘扬文明风尚、抒发人文情怀、传扬岭南文化的亚运盛会。

  图为广州亚运城综合体育馆。

  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摄

“亚运特别报道”相关版面

  1.《亚运特别报道》(2010年11月13日)5—6版

  2.《亚运特别报道》(2010年11月 14日)5—6版

  3.《亚运特别报道》(2010年11月15日)9版 

  4.《亚运特别报道》(2010年11月16日)5版

  5.《亚运特别报道》(2010年11月17日)5版

  6.《亚运特别报道》(2010年11月18日)5版

  7.《亚运特别报道》(2010年11月19日)5版

  8.《亚运特别报道》(2010年11月20日)5版

  9.《亚运特别报道》(2010年11月21日)5版

  10.《亚运特别报道》(2010年11月22日)4版

  11.《亚运特别报道》(2010年11月23日)5版

  12.《亚运特别报道》(2010年11月24日)5版

  13.《亚运特别报道》(2010年11月25日)5—6版

  14.《亚运特别报道》(2010年11月26日)6版

  15.《亚运特别报道》(2010年11月27日)5版

  16.《亚运特别报道》(2010年11月28日)5版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