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记者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11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实现从承接工业项目到承接产业系统的跨越
———西安经开区以招商模式创新推进转型升级
本报记者 张 毅 通讯员 张 哲 贾新刚
  图为由陕汽集团运营的西安经开区重型商用车生产基地柔性重卡总装配线。                                本报记者 张 毅摄

  近年来,密切依托大企业集团主业升级战略、以组团式、系统化为特点的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模式正成为国家级西安经开区升级转型的新引擎———

  11月6日,总投资65亿元的中航工业基础产业园正式落户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随着新项目实施,中航重机的锻铸事业部、特种材料生产加工、研发测试等重要业务板块将全部进入园区,与陕西当地航空产业资源实现有机对接。近年来,这种密切依托大企业集团主业升级战略、以组团式、系统化为特点的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模式正成为国家级西安经开区升级转型的新引擎。

  这种组团式招商模式被业内专家解释为“从承接工业项目转移到承接产业系统转移”。据了解,中航重机此次投资的中航工业基础产业园,主要包括特种材料采购加工中心、等温锻生产线、理化测试中心、深加工生产线、快速成型中心、技术研发中心、锻铸事业部总部经济等7大板块。其亮点在于制造、运营与研发的同步配套转移。按照“生产与研发并重”的建设思路,中航工业基础产业园将在扩大产能的同时,更新设备、调整结构,进一步凸显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产业升级战略。

  “近年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西安军民融合产业基地、中国电子西安产业基地、中航重机基础产业园等大企业集团这种成建制的系统化战略布局投资是西部内陆地区,尤其是西安市根据国内外宏观经济发展趋势,紧抓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契机,实施招商模式创新的成果。”西安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郭学民告诉记者。

“复合平台”招商

助力产业在转移中升级

  郭学民所说的招商模式创新,概括起来就是“复合平台”承接产业转移,是对产业链招商理念的深化提升。近年来,西安经开区跳出项目招商、单体引进的老模式,利用各园区功能互补的综合优势,深入挖掘在国家产业战略中具有龙头作用的大企业集团的产业聚集能力,着力实施“管理+制造+研发+配套”四位一体的“复合平台”招商模式,以区域功能复合的综合优势促进产业融合,以功能复合招商平台承载战略性、综合型龙头企业入驻,实现招商理念、模式和招商效率的全面跃升。

  准确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契机,紧扣新形势下大企业集团转型升级中项目投资额大、内在关联度强、战略布局明显的特性,西安经开区充分利用项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以大带小、以小引大”的招商突破,提高了效率、节约了资源,也解决了企业运营中的分散、分离难题,从而有效推动龙头项目“组团式板块化”入驻,形成产业逻辑严密的规模集聚效应。

  作为中国新时代国际工程公司的子公司,启源机电装备公司2005年进入西安经开区。经过5年快速成长,该企业已成为国内技术实力最强、规模最大、产品品种最全的变压器专用设备制造商和服务商之一。为推进企业高效管理和集约化运营,中国新时代国际工程公司总部将整体迁入经开区,并在这里充分释放其领先的科研、生产和管理能力,集中管理旗下分布于全国范围的8家全资企业和股份制公司。

  业内专家分析,相对于以往项目招商模式,新模式把工作重心放在研究国家产业动向和规律,把产业园区功能完善与大企业集团调整内部产业结构的需求紧密契合,极大地发挥了产业转移主体在调动产业要素和产业整合升级方面的专业能力。

  关中天水经济区提出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地处关中与陕北能源化工基地接合部的西安经开区被赋予“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城市新中心”的双重使命。为此,西安经开区从企业源头上推进转型升级,立足园区架构及功能定位调整,将招商触角从制造加工环节向大企业集团的管理、研发、交易、物流及综合配套等上下游系统拓展,着力建设功能支撑多元、产业链条完整、辐射作用明显的区域经济综合体。

  为强化复合招商平台,西安经开区在中央商务区,通过实施城中村改造提升区域产业环境,推动城市功能完善和资源集约利用,为管理、研发、制造型企业总部入驻和高端服务业发展提供承载空间和功能支撑;在泾渭新城,以加快西安工业化进程为目标,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千亿元先进制造业基地、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在出口加工区,发挥“境内关外”管理体制和保税物流功能特色,重点发展依托本地科研技术及产业优势的高技术、高附加值出口加工制造业;在草滩生态产业园,依托生态环境和区位优势,重点发展科技研发、电子信息、食品饮料、文化教育等产业,以500强企业为引进目标,建设西安生产性服务业高地和生态化滨河城市新区。

  四大功能园区产业特色鲜明、发展定位各异,分别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和职责,却又密切关联、相互支撑,从产业承载、外贸出口、研发商务、配套服务等方面立体化推动要素集聚,使综合型大项目组团入区有了空间承载和产业支撑。

  西安经开区管委会主任贾生林表示,“复合平台”招商的关键是产业协同和系统价值提升。这是企业利益和开发区利益共赢的最佳契合点。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实施的西安军民融合科技产业基地总投资150亿元,重点在泾渭新城打造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的军民融合型产业集群;同时,还计划在中央商务区建设研发及企业总部项目,其“十一五”的整体发展目标是实现年产值500亿元,税收10亿元。今年7月14日,中国电子与西安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计划5年内投资80亿元,重点在西安经开区建设国内一流的高科技电子信息产业园,其工业生产在草滩生态产业园,研发办公在中央商务区。两大项目异曲同工,均将管理研发布局在中央商务区、将生产加工布局在专业功能园区,其发展运营的不同环节既能在不同的专业园区得到相匹配的服务配套支撑,又能在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实现各环节的互动协同。

创新园区功能

服务以大企业集团为主导的升级

  随着中国兵器集团、江苏雨润集团、中航重机、中国电子等战略性、综合型大项目加快实施和陕钢集团、中国新时代、清华紫光等一批管理型、研发型总部企业入驻,西安经开区中央商务区和各专业园区将形成集聚“管理研发型企业方阵、制造加工型企业方阵、综合服务型企业方阵”的全新发展格局。

  “依托这样一个先进制造业为核心,上下游环节相呼应的综合型企业方阵,我们就能够以此为基础构建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在打造关中—天水经济区核心产业区、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新中心进程中就有了产业发展平台和服务功能配套的强大支撑。”郭学民说。

图为由陕汽集团运营的西安经开区重型商用车生产基地柔性重卡总装配线。

                               本报记者 张 毅摄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