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期,各大央企都在抓紧制订“十二五”期间的发展规划。记者走访了几家中央企业,发现这些大企业都把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用创新赢未来”,早已成为央企改革发展的内在动力。怎么创新,各个央企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
三个创新开拓新的“蓝海”
中船工业集团将进入逐步确立科技领先地位、谋求以科技发展引领世界市场需求的新阶段。为此,中船集团将坚持发展战略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
未来船舶是什么样子?将载着人类驶向何方?上海世博会结束前夕,中国造船业的领军企业————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在上海揭晓了“中船理想杯”未来船舶创意大赛的结果。孔雀公主号邮轮、“探索之圆”圆型半潜式钻井平台、多功能模块化海洋工程组合体(MOCA)、可燃冰开采船等十个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其中,中船集团七二八研究所设计的孔雀公主号超级邮轮和广州中船龙穴造船公司设计的概念性高速集装箱船,双双荣获一等奖。这些获奖作品将在世博会后保留的中国船舶馆二期展示,参观者可以看到这些构思新颖、理念超前、绿色环保的未来概念船。
颁奖仪式上,获奖者朝气蓬勃的面孔和大胆新颖的获奖感言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中船集团公司总经理谭作钧告诉记者,这次大赛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青年设计人才,这支队伍的成长是比新船型设计成果更宝贵的财富,只要不断培养和扩大创新队伍,特别是青年创新队伍,中国船舶工业就大有希望。中船集团科技部主任许淼介绍说,这次大赛吸引了公司下属设计院所、造船企业的设计人员,参赛者中35岁以下的占到95%以上。大赛体现出的新颖前瞻、绿色环保、经济安全等理念将运用到未来民用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的设计中。
近年来,我国已成为举足轻重的造船大国,跃入世界造船业第一方阵。继去年成为世界第二造船大国后,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已在造船完工量、承接订单和手持订单三项指标方面全面赶超世界第一。但从世界范围看,造船产能结构性过剩和运力过剩的矛盾短期很难扭转,我国造船业的低劳动成本优势正在不断弱化。如何通过创新寻找新的“蓝海”,建立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实现从传统造船向发展绿色造船技术、环保节能技术,拓展海洋经济的转型,是未来能否获得新一轮增长的关键。
据了解,为了增强我国船舶工业在国际高端船舶市场上的竞争力,中船集团多年来连续不断努力,在高技术船舶领域开展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批量建造世界造船“皇冠上的明珠”————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船获得成功,使我国在世界顶级船舶的建造上取得了“零”的突破。与此同时,还重点突破了大型滚装船和大型挖泥船等一大批高技术船舶关键设计建造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中船集团高技术船舶的研发已经进入了全面推进的新阶段。
下一步,中船集团将从以硬件投入、开发优化主流船型、加速扩大国际市场份额为主,转变为逐步确立科技领先地位、谋求以科技发展引领世界市场需求的新阶段,立志成为科技综合实力最强的世界造船企业集团以及全球造船市场主要产品领域的创新领导者。为此,中船集团将坚持发展战略创新,逐步形成从勘探钻井到开采生产、运输的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链;坚持产品创新,以“绿色低碳、节能减排”为主攻方向,超前开发引领市场需求的新船型;坚持管理创新,不断提高差异化竞争能力和降本增效能力。 (李予阳)
中国黄金集团:
科技领先推动跨越式发展
中国黄金集团将重点研发难采、难选冶、节能环保、复杂多金属资源开发利用、低品位资源生物堆浸等相关技术,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中国黄金集团跨越式发展。
今年9月底,中国黄金集团提前3个月完成了2007年初制定的黄金资源保有量、总资产、销售收入、利润4项指标“四年翻两番”的战略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与其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科技研发力度,积极实施高技术产业化密不可分。
“十一五”期间,是中国黄金集团大变革、大发展、完成四年翻两番目标的重要时期,也是企业科技工作取得辉煌成绩、科技进步进入快速发展道路的重要时期。集团确立了“超常规思维,跨越式发展”的理念,形成了“以金为主,多金属并举”的发展思路,推进了“大基地”战略格局的形成。中国黄金集团坚持科技领先战略,大力实施科技兴企和人才强企战略。通过优化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加大科技投入等手段,在难处理金矿资源选冶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其技术水平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拥有了多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成效显著,产业化、工程化带动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达20亿元以上。科技进步极大地推动了集团快速发展和黄金行业的技术升级。
目前,该集团已拥有以生物氧化提金技术、原矿焙烧技术为代表的多项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并成功进行了产业化应用,不仅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而且使难选冶矿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其中,生物氧化提金技术可使难浸金精矿的金回收率由30%以下提高到95%,该成果在2010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这也是黄金行业在“十一五”期间获得的最高科技奖励。据介绍,全国难处理的金矿资源有2000吨左右,其中适合生物氧化提金技术和原矿焙烧技术处理的金矿资源分别约有600吨和400吨,如采用这两项技术对其进行开发利用,可释放出价值达2500亿元以上。
近4年来,中国黄金集团共完成科技成果鉴定24项,其中23项成果获省部级奖励,1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申报专利63项,其中发明专利30项,申报了两项PCT(国际合作条约)专利。与“十五”同期相比,成果增加76.9%,专利增加11.6倍。
一系列创新成果的取得得益于中国黄金集团对科技的高度重视。近年来该集团一方面建立和完善了与现代企业制度及集团快速发展相适应的科研管理体制与机制,制定和创造了有利于科技创新与进步的政策和市场环境,制定了相应的科技成果奖励机制;另一方面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4年来累计投入科技资金8.91亿元,与2006年之前4年相比,增加了2倍。
目前,中国黄金集团已基本确定“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下一步科技工作将以建设创新型企业为目标,通过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重点研发难采、难选冶、节能环保、复杂多金属资源开发利用、低品位资源生物堆浸等相关技术,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中国黄金集团跨越式发展,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成为世界一流矿业企业。 (肖 倩)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
新起点上科技兴业
“十二五”期间,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将加速提升勘查技术水平和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贡献率,并实现人才资源开发新突破。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日前召开科技、人才大会,隆重表彰了“十一五”12项找矿成果、20项科技进步成果、15项优质工程、65篇优秀科技论文、31名优秀科技工作者和16名优秀技能人才。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局长闫学义介绍,该局大力实施科技兴业战略,“十一五”期间参与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56项次(人次),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数十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42项、优秀工程奖161项、优秀QC小组成果117项、科技创新奖100多人次(项次),各个产业取得一大批令人瞩目的科技成果。共探获各类资源储量铁矿15.42亿吨、锰矿4902万吨、铜矿226万吨、铅锌矿172万吨、金矿256吨、银矿4148吨、钼矿15万吨,取得了冀东马城超大型铁矿详查、西藏冈底斯泽当矿田铜多金属矿普查,以及湖北大冶铁矿、胶东金矿、山西支家地银矿等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等多个有影响的地质找矿成果,其中马城铁矿探明资源储量10.44亿吨,成为1980年以来我国详查规模最大的铁矿床。在岩土工程方面、地理信息工程方面、超硬材料生产及机械装备制造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科研成果。
此外,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不断加强人才引进、培养、选拔、使用。近年来先后有两名专家获得我国地学界最高奖“李四光奖”,2人获得“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称号,3名地质工作者被评为“全国野外科技工作先进个人”,1人获得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银锤奖”;聘请5名院士、专家作为总局高级技术顾问,招收高校毕业生和海外留学人员1500多人,选派118名年轻技术人才就读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的在职研究生。目前,该局专业技术人才比例达到60%,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18人。
“十二五”期间,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将加速提升勘查技术水平和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贡献率,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并在新起点上实现人才资源开发新突破等。“十二五”工作目标包括取得有影响的重大勘查成果,建立2至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形成一系列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勘查技术示范;新建地质科学研究和超硬材料研发两大基地;实施“112人才工程”————打造100名左右的优秀企业家团队,培养、引进、聘请100名左右科技领军人物和学科带头人,培养200名左右的高技能人才。 (申小酌 潘 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