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以来,山西省相继在长治、吕梁、朔州3个市50多个县设立了社会工作部,以信访工作为切入点,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在统筹管理、整合资源、化解矛盾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山西省信访局负责人说,这一做法正在全省推行,主要是深入研究解决新时期信访工作发展的问题,努力做到“不制造矛盾、不回避矛盾、不激化矛盾、不积累矛盾、不上交矛盾”,把群众工作做到群众心里,让群众满意。
记者在山西省原平市社会工作部下设的信访服务中心看到,在3700平方米的办公楼里,有13个党政职能部门进驻该中心。这13个部门都是涉及民生民情和社会管理建设的职能部门,每个职能部门有固定的办公室,每天有一位市县级领导值班主持工作,中心工作人员由过去的9人增加到了76人。遇到群众信访诉求问题,先由所涉及的某个职能部门现场处理,若一个部门解决不了,即由几个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协调解决,称之为“一级协调解决”。还有“二级协调解决”,即由值班市领导主持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协调解决,确保群众的合理诉求得以“一揽子”解决。在这里,有两个责任主体非常明确,一是解决群众所反映问题的责任主体,二是促进问题解决,做好稳定工作的责任主体。各职能部门在第一时间直接受理信访诉求,使之接受“一站式”服务,确保“一条龙”办理。该中心从2009年10月启动运行以来,效果非常明显,对群众的诉求做到了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条件办事。
山西省各地正在探索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长治市拓宽信访渠道,在社会工作部设立了市委书记、市长公开电话办理窗口,到信访部门的群众走访流量同比下降了30%,群众满意率达到81%,信访秩序大为改善。长治县、长子县、襄垣县社会工作部代表县委书记、县长,受理社会事务和矛盾纠纷并作出权威处理,让群众信服。孝义市、侯马市、霍州市、柳林县大力开展领导干部开门接访、预约下访、带案回访等措施,从根本上保证了矛盾不上交、信访不上行。浑源、阳城、灵石、寿阳等县夯实基层工作,在乡镇设立了由主要领导负责的社会工作办公室,使源头预防延伸到了村一级和具体的户和人,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忻州市忻府区、朔州市朔城区、运城市河津、永济、绛县等区县通过“两头延伸”,即“向前延伸”,组织、汇结、分析社情民意,化解和预防矛盾纠纷,减少越级上访和非正常上访,“向后延伸”,组织开展思想教育、疏导协调,做到案结事了,减少再次上访。太原市的古交市、杏花岭区推行领导干部“双带(代)”制度,即“带领群众走访”和“代理群众信访”制度,把涉及“三跨三分离”、驻地条管单位、超出管辖权限的信访事项,由县级领导牵头,乡镇(街道)和县(市、区)直部门主要领导负责,采取“双带(代)”的方法,与相关责任主体沟通协调,推动问题解决。
为适应新形势,2009年12月,山西省委决定在市县两级成立社会工作部,与信访局“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合署办公,并赋予社会工作部“统筹谋划群众工作、完善社会服务管理、受理调处信访问题、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综合研判社情民意、积极开展源头预防和决策风险评估、总结推广宣传典型、双向规范双向追究落实责任”的职能。同时,在市、县社会工作部下设信访服务中心,实现“四进中心,四个确保”。一是职能部门进中心,使信访诉求能够在第一时间由职能部门直接受理,确保“一站式”服务。二是信访业务进中心,使法律咨询、交办转办、调解仲裁、督查督办、复查复核等环节在中心完成,确保“一条龙”办理。三是领导干部进中心,实行党政领导、后备干部、业务骨干在中心接访办案,现场调处,确保合理诉求“一揽子”解决。四是视频接访进中心,使群众不出乡、村,甚至足不出户,就能与相关领导沟通,确保矛盾纠纷在基层一线及时化解。在乡镇(街道)设立社会工作办公室,统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便民利民服务、村级财务监管和信访等工作,形成解决问题的合力。在村级成立社会工作站,做到“五有”,即有固定场所、有专门人员、有工作制度、有接访记录、有良好效果。
记者了解到,这些做法融信访工作、群众工作、社会管理工作为一体,形成了信访工作网络,极大地促进了信访形势的好转。山西省连续两年保持了信访总量、个体访、集体访等下降,信访秩序好转的良好态势。今年1至10月,全省信访总量同比下降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