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李辉日前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中俄经贸合作潜力很大,他对未来合作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记者:请您谈谈目前中俄经贸合作具有哪些新的特点?
李辉:中俄经贸合作是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俄双方紧密合作,同舟共济,逐步克服了危机的不利影响,双边贸易额实现快速增长。据中方统计,今年1—10月中俄双边贸易额达到451亿美元,同比增长43.4%,全年有望超过500亿美元,接近危机前水平。
在贸易额快速回升的同时,中俄经贸合作的质量明显提高,呈现以下突出特点:一是贸易结构持续改善。俄机电产品对华出口连续3年实现增长。今年上半年,俄高新技术产品对华出口同比增长达174%。机电产品也是中国对俄出口的第一大类商品。二是投资规模快速扩大。中国对俄直接投资继去年增长73.5%后,今年上半年又增长58.5%,而俄对华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8.3%。三是能源合作取得重大突破。石油管道、上游勘探和下游炼化销售等合作全面发展。煤炭、电网改造、节能技术等新领域合作起步。这些足以证明,中俄经贸合作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向更加成熟的方向迈进。我相信双方能够把握新的机遇,我对中俄经贸合作前景充满信心。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中俄能源合作的情况及其意义。
李辉:经过中俄两国政府和企业的不懈努力,双方能源合作不断取得进展和突破,形势喜人。
今年9月底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访华期间,胡锦涛主席和梅德韦杰夫总统共同出席了中俄原油管道工程全线竣工仪式。这是中俄能源合作新的里程碑,是中俄两国人民合作双赢的典范。中俄双方还在加紧建设中国石油公司和俄罗斯石油公司的合资公司“东方石化”在天津的炼油厂项目。可以说,石油领域已形成了涵盖油田勘探开发、原油贸易、炼化等环节的上下游一条龙的合作局面。同时,两国正在加紧谈判中俄天然气合作及修建管道,并取得重大进展。需要强调的是,中俄能源合作不仅涉及油气领域,而且还覆盖核能、煤炭综合开发、电力贸易及能效和新能源研发等领域,形成了多领域、全方位的合作格局。
中俄能源合作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些成就,关键在于双方始终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高度出发,坚持互信、互利、共赢的原则,既遵循市场规则又相互照顾对方关切。能源合作的顺利推进,有力地促进了中俄两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给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而且充实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容。中俄能源合作还有许多潜力有待挖掘,相信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这一合作会发展得更好。
记者:如何评价中俄地方合作的前景和意义?
李辉:中俄互为最大邻国,拥有世界上最长的共同陆地边界,包括边境地区合作在内的地方合作,是中俄关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两国关系发展的新增长点。
经过中俄两国政府和各有关地方的共同努力,两国地方合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去年9月,两国元首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联邦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年)》,这是两国地方合作的纲领性文件。该纲要充分考虑了两国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各自的地区发展规划、双方边境地区建设和发展的实际,共有200多个项目,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旅游、科技、人文合作等领域。目前,两国政府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正在加紧落实纲要,包括选定优先项目,进一步协调和完善机制,并可能适时调整和充实纲要的内容。
中俄两国在开展地方合作过程中,始终遵循平等互利原则,坚持市场导向和经济技术可行性,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接下来,双方将要进一步完善各自的投资和经商环境,加快实施条件成熟的项目。我相信,中俄地方合作一定会有更大发展,造福两国人民。
记者:您认为将中俄经贸合作提升到更高水平还应该挖掘哪些潜力?目前还存在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李辉:中俄经贸合作天地宽广,潜力很大,应下大力气进一步提升两国经贸合作水平。
一是进一步改善贸易结构。中俄当前的贸易结构是由两国经济互补性决定的。为保持中俄贸易持续、健康发展,双方应大力改善贸易结构,特别是要加大俄优势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的对华出口力度,同时提高中国对俄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努力扩大双方高科技产品和成套设备在出口中的比重。
二是转变民间贸易发展方式。当前,两国规范贸易秩序的工作已从过去整顿“灰色清关”,加强海关监管为重点逐步向“重合作、促发展”方向转化。中方鼓励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在俄建立现代化的、规范的商贸物流平台,推动中国产品有序进入俄罗斯市场,建立规范的营销渠道,树立企业和品牌形象。
三是加大投资合作力度。目前中俄相互直接投资是两国经贸合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与两国的潜力很不相符,双方需要进一步相互改善投资环境,提供各方面便利,通过成立合资企业、相互参股、并购等方式,扩大相互直接投资规模。尤其需要进一步挖掘合作领域,实施一些大的经济技术合作项目。
四是边境和地方合作与中俄贸易、产业、投资、金融、能源合作等有机结合。实践证明,中俄原油管道、边贸本币结算、跨境运输、木材深加工等重要合作领域均与中俄边境和地方间省区合作密不可分,应发挥其综合效应。
五是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和新能源合作。当前中国在发展太阳能、风能以及智能电网方面取得长足发展,某些方面产能和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俄将节能降耗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双方可以在此领域开展贸易、投资和技术合作,为本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