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11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湖北十堰:
统筹城乡发展 建设区域中心城市
本报记者 魏劲松 通讯员 马献伦 王志林

  “通过推进城乡一体化,5年内把十堰建设成百万人口级城市和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这是湖北十堰市委书记陈天会接受记者采访时描绘的发展蓝图。

  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是十堰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陈天会说,推进城乡一体化,对十堰而言,就是以库区脱贫奔小康示范推动全市脱贫致富奔小康,以山区城镇带建设带动全市城镇化进程,以市区和县市对接推进城乡一体化,将城乡一盘棋、共谋发展落到实处。

  十堰市委、市政府以丹江口市整市推进、8个整乡推进和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为示范,加快全市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步伐。丹江口市是湖北省7个山区脱贫奔小康试点之一,该市围绕“水中有机鱼、库周武当橘、江南菜林特、江北粮油畜”进行产业区域布局,大力引进新项目、开发新基地、培育新产业。

目前,丹江口已经发展特色基地9万余亩,形成专业大村30多个,29家农业产业化龙头骨干企业越做越强。今年上半年,丹江口市工业、农业、旅游业收入大幅攀升,成为湖北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市排头兵。

  丹江口的示范效应,带动了十堰全市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仅今年上半年,十堰市就新建改建农房6万余间,建生态家园2443个,投入村庄环境整治资金8.14亿元,文体卫生建设的投入达到5563万元。数据显示,2009年该市第一产业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农民纯收入达3110元。全市特色产业基地达到400万亩,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发展到224家。

  十堰市以竹溪、竹山、房县3个县为主体的城镇带建设为抓手,推动全市城镇化进程。地处十堰南部山区的竹溪县、竹山县、房县,沿305省道的一个狭长区域是相对平缓的丘陵平坝。这个长约173公里的城镇带,总面积占3县面积的21.4%,人口占3县总人口的56.6%,经济总量占3县经济总量的83%,发展基础比较好。因此,3县都把统筹城乡、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示范点选择在了省道沿线:竹溪县沿省道建设“百里城镇长廊”,聘请武汉大学、湖北省测绘学院等机构制定了《百里长廊建设总体规划》;竹山县提出了“一城两线”城镇带建设思路;房县提出建设以县城为龙头、以省道为主线、以5个乡镇为重点的城乡一体化示范带。

  如今,南部山区城镇带已被列入湖北省山区城乡一体化试验区,未来将形成百公里茶叶走廊、百万吨特色蔬菜、百万千瓦水电的产业支撑,以及新农村示范区、生态文化旅游带。到2015年,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市场体系建设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有望形成;城镇化率将达到66.7%,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人实现翻番。

  十堰市加快推进城区与邻近市区的市县对接,拓展发展空间。“十堰城区有山但没有水,市县对接以后,等于把汉江‘引入’城区,十堰城区会真正变成山环水绕的宜居城市。”十堰市市长周霁说,十堰是个“山沟城市”,发展空间有限,城区与县市间城乡统筹、区县一体、互促互补,将为十堰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

  目前,十堰和周边县市规划、交通、产业、项目、市场对接正如火如荼。在郧县经济开发区,一座崭新的汽车卫星城正在崛起,200多家工商企业集聚、50亿元经济总量,30.5平方公里的规划面积已超过十堰城区建成区面积的一半;在郧县城郊、汉江两岸和银武高速公路沿线建设高标准设施蔬菜基地5万亩,成为十堰城区的“菜篮子、果盘子”;资本、技术、信息、人才等要素市场通过融合,正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城乡统筹发展措施的落实,促进了十堰经济的快速增长。今年1至8月,该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828.1亿元,同比增长73.2%;财政收入达到63.5亿元,同比增长68.6%;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收入3项增幅均居湖北省第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