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11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连续7年粮食丰产
河北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见成效
记者雷汉发、通讯员李海瑞 董玉慧

  本报讯 记者雷汉发、通讯员李海瑞 董玉慧报道:11月上旬,河北省永年县小北汪村的一户农民庭院中,刚刚收获的玉米堆得像座小山,捧着颗粒饱满、色泽鲜艳的玉米粒,小院主人杨春喜欣喜地对记者说,“近年来,各级专家亲临田间地头进行指导,俺家粮食是年年丰收,你看我今年刚收获的6亩玉米亩产达到650多公斤,而夏季收割的6亩小麦平均亩产也有500多公斤。政府部门开展的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就是好!”

  河北省科技厅厅长贾红星告诉记者,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是国家从“十五”中期开展的科技攻关重大专项工程,在河北实施7年,河北实现了连续7年粮食丰产。据有关专家初步估算,今年河北省秋粮总产预计达178.2亿公斤,比上年增加10亿公斤以上,加上夏收小麦,全年粮食总产有望突破300亿公斤大关,再创历史新高。

  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2004年开始,由科技部、农业部、财政部和国家粮食局共同组织实施了“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专项“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河北省承担了其中的小麦、玉米两熟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课题。接受任务后,河北省科技厅对“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专项进行了专题研究,将工程目标与河北实际相结合,充分调动和发挥省、市、县、乡各级科研力量的积极性,上下联动、协同攻关。

河北省强化科技创新,特别是核心技术创新,加大对高产优质、节本增效、防灾减灾,以及水资源、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等关键技术研究和技术集成,通过单项技术创新与技术组装集成相结合,充分挖掘冬小麦、夏玉米的单产潜力,通过提高单产保总产,着力建设粮食增产的长效能力,为河北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再上新台阶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以此促进全省实现粮食生产持续稳产高产。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选择了太行山山前平原、黑龙港地区、冀东平原区3个不同生态类型的粮食主产区,建立了100万亩示范区和1000万亩辐射区,涉及68个县(市、区)。不同区域采取了不同的科技支撑工程。在太行山山前平原区,主要采用了节水型小麦玉米两熟高产优质一体化技术;在黑龙港地区主要采用小麦玉米两熟节水丰产一体化技术;在冀东平原区采用小麦玉米两熟资源高效利用一体化技术。同时,河北省科技部门积极探索冬小麦、夏玉米两熟节水高产、超高产途径与模式,以及适应小麦玉米秸秆还田的农艺技术,力图通过这些技术支撑,带动河北省实现粮食生产工艺技术的重大改进和粮食生产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为了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课题组构建了完整的领导指挥体系、管理协调体系和技术保障体系。他们对全省人力资源进行整合,省政府组织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市农科院等12所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骨干技术力量组成了项目攻关组,同时调动项目区10个示范县、58个辐射县的技术推广力量,形成了一支由近300名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组成的技术研发和推广队伍。为提升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技术水平,河北省科技部门还邀请盖钧镒院士、于振文院士、曹卫星教授等多位知名专家,针对技术难点和生产中的重大问题进行会诊、培训和指导工作。他们让示范县与科技人员在自主、自愿基础上实现结合,建立起一种“开放、流动、竞争、和谐”的运行管理机制。为了让科技工程成为群众的共同行动,7年来,课题组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642期次,培训基层农业技术人员3.8万人次、农民骨干210万人次;发放节水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小麦玉米栽培技术、配方施肥技术等课题科技光盘2600多张;小麦、玉米生产的关键时期召开不同规模的现场会40余次,在省、市级电视台举办专家专题讲座60多场。除了实施面对面的指导外,课题组还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科技服务,并专门建立了“河北省粮食丰产科技信息网”。   

  目前,小麦适时晚播、测土配方施肥、精细播种、节水灌溉等配套技术,夏玉米增加密度、机械化免耕直播、“两晚”技术等在生产中得到普遍应用,与主导品种配套的主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均达到98%以上。

  随着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河北省粮食单产、总产稳定提高。科学技术为粮食增产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06年至2010年的5年中,整个项目区共计增产粮食593.8万吨,增加经济效益99.8亿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