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晚,第十六届亚运会开幕式在海心沙岛塑造了一个如梦似幻的胜境。美丽的珠江,两岸灯火通明的建筑,造型各异的彩船,炫目的焰火和演员们的精彩表演震撼着每一位观众。
水的元素
开幕式体现了创意团队的精心选择。广州主办的亚运会,开幕式自然要表现岭南文化。最初团队想出了上百种跟岭南文化有关的内容,但无法在开幕式中充分呈现。最后,团队灵感突发选择了水。开幕式总导演陈维亚说,水才是岭南文化的特色。开幕式文学总策划朱海说,我们以前搞大型活动,经常喜欢宏大的场景,但是最后呈现的时候总不能尽善尽美。这一次,整个创意团队用水来传递岭南文化的精髓。
在整个开幕式中,水的元素贯穿始终。从《落雨大》的广东民谣,岭南女子在水中起舞,渔家姑娘送夫出海,到喷泉形成的浪花,45艘彩船奏出的一江欢歌,无不是以水来塑造,突出了水的元素。很多岭南文化元素只能在屏幕上匆匆闪过,比如舞狮。朱海说,舞狮很能表现喜庆的气氛,我们也曾想在现场安排舞狮,但最后只能忍痛割爱。
创意团队在用水表现岭南文化的同时,还让观众领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海洋之舟》部分,渔家汉子乘船出海,与大浪搏斗,渔家姑娘手提灯笼,在岸边守望。最后,红红的灯笼慢慢升起,挂满了渔船,而腾空而起、点燃主火炬的爆竹,则给现场增添了欢乐的气氛,并让观众又一次感受了这种极具中国特色的节庆文化的魅力。
白云之帆
“《白云之帆》是开幕式的高潮。这个环节成功了,开幕式也就成功了。”陈维亚说。从第一个演员腾空而起,整整9分钟的节目,现场的喝彩声从未停歇。《白云之帆》比以往的空中节目表演人数多、腾空高度高、技术难度大,排练时间也更长,塔沟武校表演团队为之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
1640名塔沟武校的学生共同参与了《白云之帆》的表演,其中有180名是“空中飞人”。为了完成这些高难度的动作,演员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首先要克服恐高,帆屏最高处足有86米,接近30层楼的高度。有一个动作是从高空失重般急速坠落,然后在最低处骤然停住,训练结束后,很多演员头晕目眩。适应了高空,还要承受长时间大强度的训练。演员们每天要在空中训练6个小时以上,训练持续了一年零4个月。不管是擦伤,还是被屏架撞得需要缝针,都没有让演员们退却。他们往往是受了伤简单处理一下,马上投入训练。除了这180名“空中飞人”,在帆屏下的水池舞台中,还有1400多名演员负责操控,为了保证演员们能够精准定位,他们必须反复练习来回冲刺,平均下来每人每天要跑20公里,大部分人5天就要换一双鞋。
“魔幻”舞台
亚运开幕式舞台上时而波涛汹涌,时而平静无澜,时而滴水全无,这些水是从哪里冒出来,又是如何在1分钟之内消失的呢?4座8块帆屏自行升降,在船帆、屏幕、折叠载人空间等多种角色之间来回转换,这一切是如何做到的呢?
升降水舞台主要布置在中心舞台的前区,既有浅水区,又有深水区,使用时可与地面相平,也可降至水面下不同高度、单独或整体升降。据海心沙项目总工程师黎丁介绍,表演时固定水舞台隐于水中,表演中间只需一按按钮,藏在舞台下的6套大型机械放水装置就能使一汪清池在1分钟内全部消退。“对于舞台上的水我们也严格把关,包括系统的设备维修,水质的干净程度必须达到游泳池标准。”陈维亚说道。
“这是一个融高科技、建筑机械传动为一体的、广场表演中最大型的一个固定舞美设施。”据陈维亚介绍,观众看台的正面,是四座八面风帆,四座塔每座塔升起两面风帆,这个风帆塔装有喷泉装置、灯光装置,还有演员上下翻滚的控制系统、钢丝系统。这些LED帆屏在非表演状态时,会折叠放置在钢桅杆平台上,而到了表演时,8片帆板就会逐块折叠升降,全部帆板在1分钟之内就可以完全展开。
立足创新 力求精彩
第十六届亚运会开幕式总导演陈维亚说,我们对自己的创意立了一个规矩就是如果不精彩,绝不收场。
然而,在海心沙岛上办一个精彩的开幕式,对创意团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陈维亚说,困难再大,也要力求精彩。海心沙岛在1年前连一条人行道、一个卫生间都没有,更不要说训练场地了。所有的硬件都要重新设计和建造。接到任务时,陈维亚压力很大。但很快,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不仅场地内各种设施都能符合开幕式的要求,地铁、公路、码头等交通设施也全部建好。
以往的大型运动会开幕式,都尽量保密到最后一刻才揭开面纱,但海心沙岛上的排练别出心裁。陈维亚说,与其强逼自己勉强去保密,倒不如把观念换一换。例如点火方式,排练都安排在夜里两三点以后。而其他的部分则选择了与市民共享。在开幕式之前,广州有数以万计的市民在现场观看了开幕式彩排。但是正式演出的时候,无论是现场还是电视机前的观众,依然为这场演出所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