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信息化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11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案例之二
在“数字徐州”感受“数字规划”

  走进徐州的城市规划馆,就好像进入了时光隧道。回首昨天,触摸今天,展望明天,这些规划都是可看可触可摸的,既真实,又形象。我认识徐州就是从规划馆开始的。

  “可以说,这里是我们的数字城市建设成果。您首先看到的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这是以国家省级行政线划图,以及省会地市地名点为衬托的徐州市11258平方公里的影像图。”规划馆的讲解员正在为参观者介绍“数字徐州”:“通过数字地球的逐级放大,可以更加详细地了解徐州市的地形地貌。用1∶5000比例尺的航拍影像,就可以看到徐州市的山体。定位定到徐州市的市中心,使用1∶1000比例尺的航拍影像,可以清晰地看到徐州市的房屋、街道、甚至是每辆汽车。”

  在规划馆里,无论是规划图,还是走进家园馆的“自驾游览”,每一个展示都能体验到“数字城市”的应用成果。

  徐州市副市长李荣启告诉记者,徐州是老工业基地,由于数十年的煤炭开采,地面大面积沉陷。利用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将全市沉陷地的数据建库,可以对全市沉陷地分布、积水深度、地质条件、交通水利等情况进行查询分析,为政府治理沉陷地提供决策支持。

  “原来徐州市基础测绘的基准坐标系不统一,给建设工程带来了许多不便,甚至重复测绘。”徐州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李刚走过来说,“建立了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不光我们把自己的测绘成果提供给各单位,签订协议的共建共享单位也将他们专业的数据成果,包括民政局的地名数据库,城管的‘影像城管’等拿出来共享,使数字城市数据资源更加丰富。”李刚指着一台电脑说,“将来,我们在任何一台电脑前,都能浏览‘数字城市’信息,实现电子政务的协同办公。”

  借助“数字徐州”的发展,徐州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