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资本市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11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货企业:善用期货工具 加强风险管理
本报记者 刘 溟

  近期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较大,如何化解原材料成本压力、保证企业正常利润,成为不少现货企业极为关注的问题。

  据业内人士介绍,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的因素很多。因为大宗商品兼具商品属性与金融属性,所以不论是商品本身的供求还是金融市场的变化,都会引发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从历史实践来看,这是一种常态。

  因此,针对现阶段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通过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来锁定产品价格、规避价格变动风险,就成了现货生产企业一种现实而又理性的选择。

  以铜为例。从铜精矿原料投入到精铜产出,其间至少要经历一个月的加工周期,从国外原料作价到精铜产品实现销售往往还要经历更长一点的时间。而且铜是一个完全市场化、国际化的商品,其金融属性仅次于石油、黄金。

  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铜铝等有色金属的价格波动曾让许多企业的经营工作十分被动。但江西铜业集团等有色金属生产企业充分利用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有效地对冲了市场价格起落的风险,推动了企业平稳较快发展。

  再以菜籽油为例。湖北巨源油业有限公司是一家日处理油料能力为600吨的中型油脂企业。菜籽油期货上市后的第一张菜籽油期货仓单,就是由该公司注册并完成实物交割的。但在2008年一年菜籽油价格波动的过程中,由于未能坚持运用期货市场工具,巨源油业的菜籽油套保仅仅实现了“局部成功”。

  在刚刚开始收购菜籽、准备加工时,巨源油业执行套保策略,保住了加工利润。当菜籽油价格下跌到每吨8000多元时,巨源油业没有继续执行套保,而是选择了在期货市场上做多,但随后菜籽油价格一路下滑到每吨5000多元,企业因此险些伤了元气。这家企业负责人对此深有感触地说,“其实当现货价格为每吨8000多元时,我们仍然可以进行套保,即在期货市场上,按照每吨8000多元做空。如果实际现货价格涨了,我们在期货市场上有损失,但是现货赚了;如果实际现货价格跌了,我们现货的损失由期货上可以弥补。这样我们的风险就是可控的。”

  作为加工工业领域的企业,面对的最大挑战往往就是能源、原材料价格的波动,而期货市场则提供了一个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的有效途径。因此,业内专家建议,现货企业不妨加强运用期货市场进行风险管理的能力,由此获得一个稳定的财务环境,才更能专心于技术进步,加强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从而最终获得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