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迎亚运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11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喜看广州十年大变样
———天更蓝、水更清、路更畅、房更靓、城更美
从广州塔俯瞰城市新景观。                                   本报记者 赵 晶摄
  以亚运会为契机,近年来广州大力推进城市绿化升级改造,形成了“一线花带、十里花堤、百道花廊、处处花境”的城市绿化景观,大大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     本报记者     赵 晶摄

  万众期盼的第16届亚运会即将在美丽的花城广州拉开帷幕。广州以“迎接亚运会,创造新生活”为目标,全面推进各项筹备工作。经过努力,广州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路更畅了,房更靓了,城更美了,居住环境改善了,人民的幸福指数提高了。

河涌重现清流

本报记者 张 忱

  满头白发的陈大爷已年逾七十,他和老伴静静地坐在东濠涌边,享受这一刻的舒适。陈大爷虽是广州人,却是第一次来东濠涌边。按他的说法,这里以前完全是一条臭水沟。他对记者说,在市中心,有这样一个地方,水这么清,环境这么漂亮,在水边坐着感觉很舒服,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在东濠涌附近上小学的小乔和两个同学在水边玩。她告诉记者,现在这里水清了,又有花花草草,放学之后经常来玩。但在她的印象中,以前的东濠涌又黑、又臭、又脏,河道里满是垃圾,河边住的人都不敢开窗。岸边的东濠涌博物馆记录了东濠涌改造的历程。一位工作人员说,以前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都直接排到河里,这条河完全是黑的,一点花草也没有。现在经过改造,变得这么漂亮了。记者看到,河水从几块高低错落的巨石上流下,宛若一个瀑布,发出阵阵水声。岸边顺着地势铺满了鲜花绿草,几棵竹子点缀其间。游人漫步水边,不时停下脚步,看看水底清晰可见的石头,用清澈的河水洗洗手,在水边合影留念。在附近开饮料店的廖大姐说,现在这里的空气好了,灰尘少了,垃圾也有人清理。在夏天,来水边玩的人要比现在还要多。

  为了治理东濠涌,广州堵住了两岸的污水排放,引来珠江水,净化之后补入东濠涌,又在岸边修建了绿化带,变成了游人如织的亲水公园。东濠涌是广州治水的一个缩影,通过截污清淤、雨污分流、调水补水、堤岸建设的综合整治,广州的水变清了,121条河涌不再黑臭,实现了十年大变样。

  在冲口市场附近的老街坊们,如今又回到大冲口涌旁边休息聊天。在珠江边的二沙岛上,芳草萋萋,绿树成荫,从河面上吹来的风,清新而潮湿,足以带走行人奔波的疲倦。一江碧水缓缓流淌,不远处就是广州亚运会开幕式举办地海心沙。开幕式在水上举行,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广州治水的成效。

  广州市市长万庆良说,广州开展了污水治理和河涌综合整治,全市治水项目计划总投资超过了340亿元。通过集中建设和整治,广州现在有2907公里的污水管网,具备每天465万吨的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全市城市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率达到85%,中心城区的处理率则接近90%。拆除封闭了650个排污口后,仅中心城区每天直排珠江的污水就减少了80万吨。如今,更多市民饮到了清洁的自来水,更多的河涌经过综合整治水质变清,这些地方成为居民休闲、娱乐、健身的场所。

  城中的水变清了,现代的广州人正在享受越来越多亲水而居的舒适与惬意。

3万栋建筑换上新装

本报记者 张 忱

  10年之间,广州不仅是水变清了,房子也变漂亮了。在荔枝湾,记者看到,经过人居环境整治之后,这里又恢复了岭南水乡的模样。河道中清清的溪水慢慢流淌,溪水汇成的荔枝湖中,游客正在划船。夹岸伫立的三层小楼,展示着用浅灰方砖装饰一新的外墙,流露出古香古色的韵味。二楼上的阳台带有欧式风格,摆满了鲜花,和红绿相间的水岸相互映衬,更显得别致。临街开了很多店铺,游玩的人络绎不绝。李女士说,她原来对整治有抵触情绪,但是现在自己的房子变漂亮了,环境也好了,来店里光顾的客人也多了很多。不仅居民的房屋得到整修,荔枝湾的名人故居、西关大屋等历史建筑也在历史街区综合改造中焕然一新,历史悠久的西关水乡名胜得以再现风采。

  白天在广州城中漫步,商业区的高楼大厦充满着现代气息,传统街区也换了新颜。在沙面岛上,汇聚了100多座洋行、领事馆等历史建筑,通过“修旧如旧”的整修,这些古老的建筑物恢复了原初的色彩和建筑风格,过去被遮蔽的外廊、围墙和装饰物得以重见天日,游人可以更真切地感受这些建筑悠久历史。从高处俯瞰沙面岛,一片郁郁葱葱里,显露出的是一栋栋各具特色的欧式楼房。通过整修,广州共有超过3万栋的建筑换了新装。

  乘船在珠江上夜游,则会看到这个城市建筑的别样风情。五彩斑斓的广州塔高高耸立,海心沙和星海音乐厅在夜色中变幻着色彩,岸边灯火通明的中山大学与江中岛上灯火通明的别墅交相辉映,江水中映衬出几座跨江大桥的身影。为了扮靓房屋,广州实施了夜景照明工程,外环以内200平方公里的640多栋建筑物、12座跨江桥等建筑在夜晚点亮,呈现灿烂夜景。

  城中村的改造也让广州更加漂亮。在老城区东边的猎德村,记者看到,原来大片的光线昏暗、“握手贴面”的低矮楼群变成了几栋气派的高层公寓,公寓楼旁,是改造中重建的永锡堂。这座按照传统式样新建祠堂展示着猎德村900多年的历史和独特的岭南乡村文化。猎德村共有7800名村民,村中原有的旧建筑拆除后,他们都在这些新的公寓楼中分到了新房。刚刚搬进新家的李志和告诉记者,原来他在村中有一个三层的楼房,现在分到了总面积近300平方米的四套房子,都在20层以上,他很满意。从他家的阳台向外望,可以看到广州的街景。10年过去,这里的建筑已换了全新的容貌。

今日羊城天更蓝

本报记者 佘 颖

  11月8日,广州的天空一片碧蓝。记者站在酒店的楼顶,可以清晰地望见江边的广州塔。这样的天气是1500万广州人多年来梦寐以求的。2004年7月,广州申亚成功。为了保障亚运成功举办,更为了还广州市民蓝天白云,广州启动了亚运空气环境保障工作。

  从2004年开始,广州通过强化工业污染整治、强化产业“退二进三”和能源改造、强化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强化饮食服务业污染整治、强化扬尘污染控制、强化环保执法、制定应急减排措施等,大力推进空气污染物减排。2008年,结合亚运空气质量保障计划,广州市出台了《空气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进一步净化广州的天空。

  一系列措施取得显著成效。检测结果显示,2009年与2004年相比,在地区生产总值从4450亿元增加到9112亿元,增加了1.05倍;汽车从68.2万辆增加到135万辆,增加了98%的同时,广州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5.07%,比2004年提高12.01个百分点;酸雨频率下降21.5个百分点;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平均浓度分别下降49.4%,23.3%,29.3%,空气质量连续5年优于国家二级标准;阴霾的天数更大幅下降到74天,为2004年以来最少的一年。广州市环境质量的改善得到近九成市民认同。

  据广州市环保局副局长杨柳介绍,广州亚运会后,广州还将以建成更加适宜生活居住的“花园城市”为目标,建立健全更加有效的空气污染综合防治机制,让广大市民享有更美丽的蓝天、更清新的空气。

全方位立体交通网络打造便捷之城

本报记者 张 忱

  10年来,广州的交通体系有了巨大的进步。地铁、公交、铁路、空港运输的发展都令人瞩目。其中地铁的发展尤为迅速。目前,广州地铁已有8条线路,地铁轨道总长度达235.7公里,覆盖了38个亚运会比赛场馆,占总数的80%以上。观众、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可以从机场坐地铁直达体育场馆,也可以坐地铁直达广州南站换乘武广高铁。在2004年成功申办第16届亚运会后,广州市共投入700多亿元,建成了超过200公里的地铁,快速进入了拥有200公里地铁城市的行列。

  地铁与路面交通相结合的公共交通网络,正在为广州市民提供更多的交通便利。搭乘地铁出行的市民,在绝大多数地铁站点,100米内就能换乘公交车。

  广州的公交系统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目前,全市公交线路数量已达575条,日均客流量达660万人次,线路总长度为9300公里。500米站点覆盖率达95.3%。公交线网基本覆盖所有城区,紧密连接着中心城区各条街道、社区、重要公共场所和城郊等,部分线路甚至辐射至毗邻城市。公交地铁接驳线从无到有,到目前已有329条线路,718个停靠点,连接179个社区,大大方便了市民换乘出行。

  广州市公交专用道已达125公里,构成了城区连网、成片、连续的公交专用道网络。为了方便亚运会期间的交通,广州还在石马、南洲路和黄埔体育中心等地建成了公交枢纽站,在九龙湖高尔夫球会、奥体中心站、马术比赛场站、飞碟训练中心站等亚运场馆周边建成了4个临时公交站场。

  在对外交通上,广州市的轨道交通正在加速建设。目前,规划经过广州的城际轨道线路共11条,广州境内长度约326公里。以广州南站为核心的铁路枢纽也在加快建设中,南广、贵广、广珠、广深港等高速铁路建设正不断推进。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1小时交通圈正在形成。

  高速公路方面,广州已有17条高速公路以及市区环城高速与珠三角环城高速公路网络,基本形成环形放射状的高快速公路网主骨架。其中,高速公路已通达广州各区(县)。在广东省政府确定的43项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中,经过广州的就有12项,里程约507公里。

  在空港方面,2009年,广州白云国际机场飞机起降架次30.9万架;旅客吞吐量达3704.9万人次,今年1至6月,广州白云机场的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万人次。按照目前发展态势,该机场全年客流有望突破4000万人次。 

  现在,广州已经形成了全方位的立体交通网络,这一交通网络也会给亚运会和广州将来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益处。

美丽的广州夜景

本报记者 佘 颖

  42岁的陈巧是湖南人,在一家酒店做清洁工。来广州打工两年多了,还没有好好逛过广州城。听人们说广州这两年变化大得很,她早就想出去看看了。

  8日晚上,陈巧向经理请了假,跟着记者要去看看广州的夜景。出门前陈巧特意换上了花衬衣。她告诉我,前两天地铁免费的时候,她跟酒店的同事一起去新白云机场转了转,“进不去里边,就在外面看了看,机场好大,全是玻璃幕墙,大厅里还有椰子树,很漂亮。”

  今天我们选择的路线是广州的新城市中轴线,从火车东站、天河体育中心、珠江新城、海心沙岛一直延伸到赤岗。在酒店门口搭乘地铁1号线,就到了火车东站。穿过一个大型购物广场,我们来到了羊城新八景之一的“天河飘绢”,这是一道水景瀑布,流水从高大的玻璃幕墙上溢出,泻入水池,水幕背后不断变幻的各色灯光将瀑布映衬得五颜六色。水雾扑面而来,伴着习习凉风,很是惬意。

  在火车东站改乘3号线,我们又到了珠江新城。这是一个大型社区,新建的楼房、绿化广场在夜晚看得并不真切,但是万家灯火的情景还是让陈巧感叹不已,“这些房子比我看过的酒店都漂亮!”

  再坐一站地,我们就来到了赤岗塔站。一出地铁口,我和陈巧都不由“啊”了一声。透过玻璃幕墙,流光溢彩的广州塔就在眼前。广州塔名不虚传,流线型的塔身上,时刻变幻出红黄色,蓝紫色,黄绿色的各色灯光,不仰头根本看不见它的全貌。赶来看夜景的市民聚集在塔下,几乎人人都举着相机,仰头拍摄。广州塔下,珠江也被灯光映亮,空中有射灯交织出炫白的光芒,江对岸就是海心沙岛,像一艘巨轮即将起航,与玲珑剔透的西塔相辉映,美不胜收。

  “广州的夜景真美啊!”陈巧感叹道,“没想到亚运会让广州城变得如此美丽,我在这里工作也觉得自豪。”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