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省子长县热寺湾乡姜家坪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站在高处远望,所有的川台地到处都是收割玉米后刚刚播种完平整的麦田。
“今年我种了30亩玉米,你看收成多好!”10月28日,正在地里忙碌的姜家坪村村民高秦旺说。高秦旺算了笔账,按每亩500公斤的产量,参照市场价格,除去化肥、玉米种等成本,30亩玉米就可净收入2万元。高秦旺乐呵呵地说:“另外,我这30亩秸秆还有大用场呢!”
离高秦旺家玉米地不远的地方就是姜家坪村的一个养牛小区:排列整齐的牛舍,堆积的秸秆饲料像一座座小山峰,牛儿们安静地吃着草料……高秦旺的43头黄牛也寄养在这里。
“一亩地的秸秆仅花不到4元成本打包青贮之后,喂养两头牛不成问题。”热寺湾乡副乡长薛爱国告诉记者。高秦旺是姜家坪农业综合开发的直接受益者之一。2008年7月,姜家坪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总投资500万元(其中财政投资375万元,群众自筹125万元)治理盐碱土地0.5万亩;新建淤地坝3座,新修并改造农田1000亩,造林2000亩,人工种草1000亩……“用较小的投入取得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水平的极大提高。”子长县委书记薛海涛说。
薛海涛的叙述为记者勾画出了眼前这片高标准农田“整容”前的模样:沟塌方,渠没样,杂草丛生,地下水位高,土地冒白碱,农田水灌不进去也排不出来……“种玉米,到9月,地里的碱蒿齐腰高,亩产最高300公斤。”薛海涛说。
由于不用再年年挖沟排湿,种植机械化,今年姜家坪村52户村民每家至少有一人外出打工;有了1100亩玉米秸秆作保证,全村存栏黄牛高达385头。“今年上半年卖了10头小牛犊,挣了8200元。按现在一头种牛8000元计算,我这30多头种牛今年就能卖出20多万元。”高秦旺一脸的兴奋。
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产业化经营……子长县的农业产业链条又向前迈出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