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10年一次的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是一项最大的社会动员活动。为开展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我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初步统计共借调和招聘超过600万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投入普查工作,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总计安排了80亿元的预算资金来完成这项任务。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已按预定时间2010年11月1日在各地拉开帷幕。
人口普查利国利民
人口普查是全面搜集人口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进行人口普查,掌握中国人口的总量、结构、地域分布,是各级政府制定推动科学发展规划的基本依据。从国家层面来讲,人口普查工作意义重大。
人口普查与人们的工作、生活也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比如,统计清楚一个地区、一个社区的老年人有多少,国家和地方就可以有针对性地修建养老院,或者鼓励社会来修建养老院;统计清楚一个地区、一个小区或者一个社区有多少人,就可以更合理的修建公路、修建公共汽车站。建立在科学统计数据基础上的规划可以为人们营造更加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
总之,人口普查利国利民,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介绍说,第六次人口普查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人口普查条例》进行的。
创新机制应对挑战
目前,我国的人口普查是以普查员上门入户登记的方式进行的,相关管理部门对什么人能够成为普查员有详细的规定。普查机构建立起来后还要对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进行培训,培训他们理解普查表的内容、涵义、概念,入户访问的技巧等。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的迁移和流动越来越多,这次的人口普查工作仍面临了不少新的困难和挑战。
马建堂坦言,由于流动人口多,人户分离现象比较普遍,居住地和户籍所在地分离的问题非常突出。在一些城市里面,特别是大的城市里面,初步统计人户分离占到50%左右,给普查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同时,随着人们保护隐私意识的加强,少数人家出现了不太配合的情况。
新的技术手段在这次普查工作中发挥作用明显,成为创新的亮点。比如人口普查是“按房子找人”,全国所有的地理空间中,要把它最终划分为若干基本的普查单元,也就是普查小区。前5次人口普查是人工画图,不清楚、不太准确而且不能重复利用。这次人口普查利用国家的遥感资料,在电子计算机上生成人口普查的地图和小区图。在数据汇总时,采用了光电录入,普查员到被调查对象家去,填完调查登记表以后,普查机构直接通过扫描设备自动登入信息,大大提高了统计工作的效率。
深度开发统计数据
对于所有的被调查对象来说,接受人口普查,就是打开您的房门,积极主动地配合普查员。
如果一个家庭要填的是人口普查的短表,问题只有18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等基本人口信息,顺利的话,普查员10分钟就能登记完成后离开。
按相关规定,所有的普查员和普查机构都应该对被调查对象的个人信息进行保密,普查机构不得以任何方式将个人的信息以及可以推断个体的信息提供给任何非普查机构,同时普查的个人信息不得作为任何处罚依据。
据介绍,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按照计划以及工作方案的安排,登记的标准时点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所有的工作都要以这个标准时点为基础来安排。大体上讲,此次人口普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10年11月1日之前,属于准备阶段;第二阶段是11月1日到11月底,是入户调查和复查与抽查阶段;12月1日以后就是人口普查的数据汇总和资料深度开发和利用,属于第三阶段。
在事后质量抽查中,全国要抽查万分之一的人数,大概对全国12万人进行抽查。被抽中的家庭,会有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再次到家里进行访问,用两次登记的数据进行比对,由此确定调查质量,漏报率有多少。
从2010年12月起就进入了人口普查的第三阶段,即数据的汇总和资料的开发利用阶段。这一阶段统计部门要把普查的数据逐级汇总,公布主要数据,并对所有的数据进行深度加工汇总。
马建堂表示,人口普查信息是一个巨大的财富,是海量的数据,国家统计部门将一边整理、一边公布。到2011年4月底,这次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会通过公报的形式对社会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