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11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芜湖: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
芜湖奇瑞汽车生产线
芜湖滨江塔影

  安徽省芜湖市是一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经有2500年,是长江中下游地区近代工商业的发祥地之一和全国四大米市之一,素有“长江巨埠、皖之中坚”的美誉。

  当前,芜湖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新阶段,经济总量由上世纪90年代初的全省第9位,2008年首次上升到第2位。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02亿元,增长15.4%;实现财政收入147.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9.4亿元,分别增长19.3%、27.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6747元和6738元,分别增长12.1%和9.8%。

  今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9亿元,同比增长18.8%,增幅居全省第一。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0亿元,增长37.4%;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2亿元,增长28%;实现财政收入96.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7.3亿元,分别增长35.3%、37.4%;实现外贸进出口11亿美元。

  长期以来,作为“皖江明珠、创新之城”,芜湖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工业强市、三产兴市、创业富民、统筹城乡、东向发展“六大战略”,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显著。

推进结构调整

  “八五”以来,芜湖市把产业关联度大、成长性好、财政贡献率高的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三个产业作为支柱产业重点培育。1997年,在一张白纸的基础上创建奇瑞汽车,经过13年艰苦努力,已形成4大品牌14个系列整车及配套产品,具备年产90万辆整车、90万台发动机的生产能力,去年销量突破50万辆,乘用车出口量连续7年居全国第一。今年3月26日,第200万辆汽车下线。上半年销量30.9万辆,同比增长46.3%。以奇瑞为龙头,全市集聚了40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

  材料产业方面,海螺集团年产水泥和水泥熟料1.3亿吨,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实现了从矿石开采到码头装运的全程自动化控制,代表着当今世界水泥行业的最先进水平。海螺PVC型材年产销量58万吨,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海螺余热发电项目已建成30套机组,装机规模达492兆瓦,年发电量37亿千瓦时,按照火力发电同口径计算,年节约标准煤13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21万吨。去年,海螺集团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16位、制造业第51位。新兴铸管2003年重组芜湖钢铁厂,使芜湖拥有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球墨铸铁管生产线。截至去年底,公司总资产达64亿元,是重组前的14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1亿元,是重组前的26倍。

  电子电器产业方面,芜湖年产家用空调器600万台,冰箱压缩机1000万套。最近,美的集团年产5100万台精品电器、860万台厨卫电器、500万台洗碗机、500万台出口空调、1600万套空调压缩机项目全面动工建设,年底前陆续投产,预计到2015年美的在芜湖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以上。

  通过发展三个支柱产业,拉长产业链,做大产业群,全市的经济结构成功实现战略转型。2009年,三个支柱产业实现总产值1150亿元,占全市工业的72.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增加到1467户,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168户,超10亿元的21户,超100亿元的4户。

  着力培育新型战略性产业。在继续做大做强三个支柱产业的同时,重点加快培育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生物医药3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以及金融、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物流、专业化大市场建设等5大重点现代服务业,实现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

  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把自主创新上升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着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取得突破,提高竞争力。芜湖市2008年、2009年财政分别投入4.8亿元、7.2亿元,积极引导、支持企业加强研发能力建设。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达225家,国家和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22家,高新技术产品204个,中国驰名商标4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5%以上建有研发机构,90%以上与高校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拥有国家特种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节能环保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0个国家级研发机构。

  2009年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的1.44%,奇瑞公司达4.26%,成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去年全市专利申请量4379件、授权量2695件,均居全省第一。专利实施转化率达65%以上,全年知识产权许可使用、出资入股、转让收益达11亿元,位列全省各市之首。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7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9.1%,较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自主创新体系初步建立。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芜湖市明确提出挑商选资,坚决杜绝污染类企业进入芜湖。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严格执行环境评价和“三同时”制度,通过环保和土地两个闸门,控制镇级工业园区低水平发展。坚决关闭小水泥、小矿山、小造纸、小电镀、小化工企业,近年来先后关闭29家小水泥企业。万元GDP能耗比2005年下降17.7%;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清除珍珠、河蚌养殖水面3万多亩;建成5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21万吨,目前全市污水处理率达72.5%。

优化发展环境

  以规划为龙头,提高城市的承载力、辐射力、带动力和集聚力。芜湖市域面积不大,现把全市划分成7个功能相对独立的组团,坚持先规划、后建设,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2008年以来,先后启动4条铁路电气化改造,开工建设宁安城际铁路、京福线和皖赣客运专线,争取年内开工建设商杭线;先后开工建设芜湖到太湖、芜湖至南京机场直达高速公路和芜申运河。这些工程竣工后,将使芜湖分别成为公路、铁路、水路的十字结点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提升。

  建设特色鲜明的工业园区。从2000年开始,芜湖根据县区不同特点,统一规划,错位竞争,划行归类,集聚发展,建设了一批特色鲜明的经济园区。目前,全市拥有1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8个省级经济开发区。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位列全国第16位,已开发面积45平方公里,去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4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46.9%。2008年,一次性规划了80平方公里的政务文化新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目前已经完成6.6平方公里核心区13条道路、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建设。最近,规划了230平方公里的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其中40多平方公里的化学工业园区和保税港区启动规划建设。

  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美城市。2008年开始,启动“三年大绿化”工程,去年市区新增绿化面积420万平方米,今年计划新增480万平方米。健全“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制,启动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不断加强环卫现代化作业手段,加大对“脏、乱、差”现象的曝光力度,市民文明意识不断提高,在2009年全国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的114个城市中,芜湖排名第21位。

统筹城乡发展

  芜湖市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城乡产业发展、规划管理、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就业和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建设一体化的思路,大力推进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芜湖把全市7个功能相对独立的组团,通过高速公路、快速通道、黄金水道连接起来。从2002年开始,历时6年,累计投入17亿元,按城市道路建设标准建设了市区至三县的快速通道,使主城区到各县城和中心镇的车程分别控制在30分钟和60分钟之内。在全省提前3年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农村公路网密度已达到134公里/百平方公里,乡镇全部通等级公路,村村通公交车。加快城市供水、供电、供气、通讯和垃圾处理设施向农村延伸,建成了市区向南陵县、三山区供水工程。2009年解决了8.7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今年再解决11.8万人饮水问题,目前全市95%的镇和30%的自然村用上自来水。

  2009年底,芜湖市提出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以保障农民利益为核心,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社会保障,以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及其房屋产权置换城镇社区住房为补充,以工哺农,以城带乡,一揽子解决城市化“缺地”、工业化“缺劳动力”等问题。今年芜湖市委、市政府出台1号文件,加快城市化进程,从更高水平、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图文/本报记者 白海星 通讯员 张逸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