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生态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11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筑起生态屏障 呵护碧水蓝天
河北丰宁巧植翠绿护京津
本报记者 雷汉发 宋美倩 通讯员 焦春江

  河北省承德市丰宁县北接内蒙古,南连北京,是一个对京津生态有着很大影响性的地方,因此,在本世纪之初开展的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中,丰宁县在“筑京津生态屏障,还首都碧水蓝天”的口号声中连续10年接力奋斗,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7万亩,使全县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32.7%提高到现在的43.7%,每年可增加水源涵养量达1140万立方米,减少土壤流失37万吨。

理顺思路最重要

  丰宁过去曾经是一个水草丰美、林木茂密的区域。然而,随着历史上毁林烧炭、毁草开荒,使其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到本世纪初,丰宁水土流失面积已经达到4791平方公里,其中仅该县小坝子乡已经形成了82处大小流动沙丘,并且以每年3.5公里的速度向北京逼近。

  丰宁县委、县政府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认识了这个问题,全力以赴地投入到生态环境治理之中。在深度调研中,丰宁县委、县政府认识到要使生态环境治理取得永久性成果,最关键的是要协调处理好生产、生活、生态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辩证分析,丰宁县开出了“主药方”,那就是改变广种薄收的粗放式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通过实施土地的集约经营,在保证农民收入稳定增加的基础上,让出更多的土地用于退耕还林还草。

  指导思想的变化,带来了工作思路的变化。县里加大了改变农业生产条件的投入力度,在全县进行了建设畜牧科技示范园区、高效设施农业观光园区、现代农业综合园区、错季蔬菜示范园区、节水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和112线特色产业带,形成辐射全县大部分乡镇的“五区一带”农业产业布局。其中通过打井、修渠、滴灌、喷灌等措施,达到农民人均一亩水浇地、两亩旱作田的标准。到目前为止,全县已发展水浇地50多万亩,建设节水灌溉面积17万亩,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的45%,年节约用水3400万立方米,发展蔬菜种植20万亩,速生林面积达到19万亩,中药材面积4万亩,优质杂粮面积10万亩。1亩水浇地可抵3至4亩旱地产量;种1亩普通蔬菜可抵种3至5亩粮食的收益;1亩设施蔬菜可抵10亩粮食收益。如该县地处坝上区域的黄旗镇为推进土地集约经营,与中日合资唐山三商食品有限公司、中国长城种业集团、北京新飞龙公司、承德光大等中外公司合作,用1.5万亩节水灌溉土地发展萝卜、紫根、优质土豆、葱头、西红柿等特色种植,培育出了“青首大根”、“新八洲”等国际优良品种,使土地亩均纯收入超过1200元,相当于种植一般粮食作物的4倍。辐射带动农户近2000户,年创产值800万元,仅种植业结构调整一项全镇人均增收500元。

  在开展土地集约经营的同时,丰宁还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后的山场集约经营,通过还草区域,一方面改善畜牧品种,另一方面变散撒放养为舍饲圈养。到2009年,全县牛、羊、猪、禽存栏分别为17.55万头、24.03万只、16.44万头、198.3万只,肉、蛋、奶总产分别达到3.73万吨、1.78万吨和6.4万吨。实现农业总产值21.5亿元,其中农牧业产值为19.3亿元,这种增长效益,使农民认识到了发展生产与保护环境的密切关系,使农民退耕还林的积极性有了显著提高。就是通过这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得丰宁农村走出了困境。全县通过退耕,共完成各类造林82.5万亩,还草2万多亩,使全县耕地面积保持在110万亩左右。

机制创新不可少

  为了植树造林有效果,就要建立起符合客观实际的工作机制,这次丰宁县开展生态治理工程总体思路是系统论治,保证措施则是机制促进,这个机制包括领导责任机制和投资管理机制。

  领导责任机制就是在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退耕还林、防沙治沙领导小组,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纳入全县年度总体目标考核体系,县、乡、村一把手逐级签订生态环境保障措施责任状,实行了县领导包乡,乡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点,技术干部包工程的质量承包责任制,从规划、施工到验收一包到底,并进行一票否决考核。使得全县县乡两级领导干部和近百名林业工程技术人员全部都有自己的责任区。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就追究哪个环节的责任人。通过责任状将干部与全县实施的沿边防护林、沿坝防护林、坝上林网、潮滦河水土保持、围城沿路和窗口地带绿化等六大工程体系捆绑在了一起。由于责任机制的落实,使干部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不仅区域生态建设管理责任明显增强,而且通过他们的积极争取,北京等外地36家单位共同参与到丰宁的生态建设之中。

  投资管理机制则严格按照“谁退耕、谁造林、谁经营、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做到营造权、经营权、管护权“三权到户”,建立了统一规划、分户实施、明晰产权、责任到户的林权制度改革。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把退耕还林的政策、任务、责任落实到每一个退耕农户,并签订了50年承包合同,承包期内允许出租、转让和继承,使广大退耕户不仅对享受近期的国家政策放心,还对以后的经营做出长远的打算。截至2009年底,丰宁已累计完成投资4.3亿元,完成退耕地造林35.5万亩,匹配荒山造林47万亩,工程涉及26个乡镇、299个行政村、17847个小班、59668个退耕户,退耕户占全县农业人口户数的49.2%。就是通过这种改革,10年间全县林地面积由362万亩增加到572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27.4%提高到43.7%,提高了16.3个百分点。

因地制宜效果好

  理顺思路、健全机制促进了丰宁生态转变,还有这就是兼顾群众利益的因地制宜。

  只有把国家需要的绿化效果和群众经济利益结合起来,治理生态环境才能具有长久动力。而这个结合的根本点就是因地制宜。丰宁的做法是采取林草间作、林药间作、生态林与经济林相结合的模式,既大量栽植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的速生树种,又栽种了有利于农民增加收益的经济林种。在种植方式上,根据不同地形,实行乔、灌、草结合。比如在山区和丘陵地区实行的灌木盖顶、山杏缠绕、杨柳沟壑垫脚的模式就很有特色。

  在采访中,丰宁县委书记刘文勤告诉记者,10年间,丰宁已完成各类造林82.5万亩。其中山杏造林25万亩,进入盛果期每年可产杏仁500万斤,年产值达1000万元。油松、落叶松造林44万亩,到主伐年龄时木材收入可达1100000万元,年产值可达22000万元。5万亩杨树造林,到主伐年龄木材收入达73900万元,年产值可达3700万元,仅山杏、用材林效益可达26700万元。共完成种草1.5万亩,按亩产400斤干草计可产青草600万斤,创产值60万元。比如在该县丘陵地区,土地干旱,气候寒冷,一般树种很难成活。有一种叫杏扁的树种却最适宜栽种,盛果期每亩收入可达千元左右。经政府政策引导和技术示范,如今全县种植面积已达到25万亩。

  在生态环境改变的同时,丰宁生态环境转变的延伸产业也在兴起,这就是依托林草业建立的养殖业和旅游业。比如依托草原生态环境的改善,全县淘汰了劣质山羊几十万只。而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替代产业之一,奶牛产业在多种措施扶植下快速发展起来了。全县奶牛养殖规模达到了3.9万头,绝大部分进入规模养殖小区。家住在“移民小区”的闫庆林老汉2000年通过生态移民搬到这里,家里共5口人。根据当地政策,3间大瓦房总共花了5万多元就买了下来,政府还补助了6000元钱。从山上搬下来后,闫庆林养了7头奶牛,现在每头牛一天能赚20元钱。

  生态环境改善的同时也使丰宁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得以开发。县里把退耕还林同开发丰宁峡谷、奇峰、温泉、草原等旅游资源有机结合,先后开发了坝上草原、白云古洞等八大景区,打通了4条黄金旅游线路,其中京北第一草原被评为“河北魅力景区”,每年接待游客达到50万人次,创旅游收入1.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和14%。

  就是通过这种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相互促进,丰宁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当年风沙上房的小坝子乡榔头沟村,昔日的成片黄沙已经完全被绿色林木覆盖。2000年该县大风日数为24天,浮尘日数9天,最大风速12.0米/秒。2008年大风次数仅为3天,扬沙次数5次,没有出现沙尘暴和浮尘天气。而通过森林涵养水源,丰宁境内的潮河、滦河多年平均出境水量为62426万立方米,按照北京市每立方米生活用水约3.7元,天津市约3.9元的现行水价标准计算,丰宁每年给两市输水价值能达到23亿元以上。

  上图 草原旅游已成丰宁兴起的新产业。

  下图 丰宁县经常开展群众性植树造林活动。

  本报记者  雷汉发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