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数字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10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优秀文化乘上手机“快车”
本报记者 艾 芳 实习生 廖 晨

  如果你想去内蒙古旅游,了解丰富的草原文化,不用看电视、听广播,你只需轻轻打开手机就可以“一览无遗”。如今,手机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最便捷的载体。“让传统优秀文化乘上手机‘快车’。”工信部副部长奚国华近日表示,工信部将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手机文化,采取新技术、运用新手段来不断发展壮大短信文化的积极作用,引导广大用户传递主流文化。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已不仅仅是一种快捷的通信平台,还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手机为人们搭建了新的文化平台,创生出许多新的文化内容,手机文化正在逐步形成。手机文化包括短信、彩信、彩铃、手机电视、手机报等多种形式。随着3G时代的到来,手机文化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手机将成为各类文化集合传播和发扬的一个有效载体。手机阅读方便、快捷、环保,能够满足人们随时随地随身的阅读需求。手机文化能迅速发展,很重要的原因是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主动性、参与性、创造性大大增强了。

  如何让优秀文化乘上手机的“快车”?近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巴彦浩特举行的“内蒙古草原文化研讨会”上,中国移动内蒙古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近期公司开展的“印象·内蒙古”活动,以短信、彩信、手机铃声、手机报、手机阅读等手段,面向全社会开展系列活动,弘扬内蒙古优秀文化传统,展示内蒙古各旗县地区历史文化、民俗精粹、地域特色和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其中,“读红报、读红书”活动搭建的“红色空中课堂”,传播创先争优事迹,对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据了解,“印象·内蒙古”利用手机信息化平台传播草原文化,进一步提升了地方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据统计,截至9月19日,“印象·内蒙古”活动覆盖用户400多万,优秀种子短信、彩信转发达2200万次。此外,公司还推出了“电子内蒙古”、“印象·内蒙古”旗县旅游文化系列手机报等项目,并在活动结束时编辑整理成电子图书,面向全国推介内蒙古草原文化。中国移动内蒙古公司负责人表示,通过开展“印象·内蒙古”活动,充分激发了民众热爱家乡、宣传家乡、挖掘草原文化的热情,展现新内蒙古的精神风貌,促进草原文化的建设与创新。

  有关专家认为,手机文化的兴起和发展,拓展了文化传播的时间和空间,扩大了文化传播的覆盖面,增强了文化传播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在促进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该充分利用手机这个独特快捷的传播手段,积极打造传递真情和美德、传送知识、传承文明的文化平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