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10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共建成渝经济区 培育新的增长极
喻 剑

  巴蜀共日月,川渝本一家。巴山蜀水同根同源,成都、重庆作为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两座中心城市,既有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又有密不可分的经济社会联系。围绕成渝双核,也分布着我国西部密度最大的城市群。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从“1+6”川渝合作协议、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协议的签订,到成渝同时获批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再到今天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编制,川渝两地共建成渝经济区,区域合作迈开了步伐。

  目前在成都平原经济区,成都与眉山、资阳等市先行先试,建立区域合作联席会议制度,探索区域共建园区———成眉工业集中发展区、成资工业集中发展区,开展产业深层次、全方位的合作。成都平原和川南经济区的发展表明,区域经济合作,需要突破跨行政区和部门之间的条块限制,积极促成市场一体化建设。在这一过程中,建立适当的政府协调机制至关重要。

  成渝经济区的发展,还需跳出四川盆地,突破狭窄视野和思维定势。成渝两地作为两极,应当形成发展合力,走向全国乃至世界。一方面,相较于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和京津冀经济区等经济发达地区,成渝经济区在经济外向度上一直呈明显滞后的状态;另一方面,成渝经济区拥有向外发展的战略性区位。在这方面,四川省政协副主席解洪的看法很有代表性。他认为,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呈现出海陆并进、东西互动的新格局,成渝经济区的对外开放,将迎来重大战略机遇期。他强调,成渝经济区所处的方位,向东可沿江道及陆路出东海,向南可顺道云贵、两广出南海,向西南可经国道抵东南亚、南亚次大陆,向西可穿川藏公路通西藏,向西北接铁路出中亚。在今后进一步通达的立体快速交通条件下,成渝经济区完全应当、也能够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承南接北、通东达西,带动整个西部发展的作用。

  值得重视的是,位于长江上游的四川与重庆,两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对于全流域乃至全国可持续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建设一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发达、适宜人居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既是实现成渝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有利于加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为我国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西部地区提供科学发展的成功模式。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