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银行视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10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推进经济转型 银行业要处理好四种关系
浙江银监局局长 杨小苹

  银行业在经济发展转型、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就是通过对资源的合理安排与运用,充分发挥金融资源的引导、撬动、融合等功能,在产业之间、需求结构之间、区域之间、经济主体之间合理配置,并通过自身经营模式对接、结构调整和服务升级,因地制宜、收放得当,审时度势、进退有序,实现金融资源配置与经济转型升级良性互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必须着重处理好四种关系。

  一是机制优势的建立。转型发展是在传统模式基础上的创新发展,主要是通过结构调整(如通过信贷杠杆约束淘汰落后产能)和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内生性的转变。从银行监管部门的角度看,重点要发挥监管推动和激励导向作用,将银行业支持转型升级纳入监管考核评价的重要指标,并借助市场准入、监管评级等正向监管激励手段,对推动转型升级的创新产品和创新服务加大监管支持,同时对授信尽职的相关不良贷款适度放宽监管容忍,以最大程度地促成产业规划、政策扶持、监管规定、信贷投向、服务创新、企业经管之间衔接有序、联动互进的传导机制。

  二是价值链的重构。转型发展是基于内涵和质量的增长转型和结构优化升级,在于经济价值链和金融价值链的匹配提升,而不在于量的单纯增长和内部无序转移。对于银行业来说,把握经济转型的内涵需要在授信政策、网点布局、服务模式、产品创新、金融人才等各方面进行匹配,并为消费者和投资者畅通传统融资市场并开辟更多融资渠道,这是推动转型升级的关键。同时,银行业整体发展增长速度也应与经济增长发展升级相协调。

  三是风险压力的疏导。国际金融危机表明,金融媒介与实体经济的风险互为牵连,体系之间的“溢出效应”不可轻视。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有关国家的研究结果看,银行违约风险上升达到1个百分点将立即导致实体企业违约风险上升,工业产出也将于2个月后下跌0.3个百分点;同时,实体企业违约风险上升1个月内,银行违约风险也将随之上升0.3个百分点。另一方面,金融作为经济转型的重要实现机制和引导激励机制,需要银行业通过信贷结构的调整对产业转型发展形成良性倒逼机制,使政府导向目标内化为企业自觉行为,包括围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等发展方向适时适度淘汰落后产业和企业,有进有退、有保有控。而这一过程必将给银行业带来风险压力,如何在其中因势利导,平衡好进与退之间的关系,提升自身竞争力和风险防控能力,防止在支持经济转型升级中出现企业单体违约风险和系统性风险,是“十二五”期间银行业继续稳健发展、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关键。

  四是利益博弈的辩证。当前,存贷利差仍能够为国内商业银行提供超过80%的利润来源,而国际大型银行这一比例则不到50%。同时,银行信贷对于金融媒介的主渠道作用并未出现实质性的转变,我国银行业也一直保持了良好的资产质量。因此,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权衡既得利益、短期利益与长远发展的关系,是今后考验银行家的关键挑战。总体上,银行业只有打破当前利益和传统优势的惯性思维,提高自身转型发展的自发性,着眼长远,善于前瞻,真正围绕实体经济的转型发展,从机制上、内涵上进行经营模式、管理逻辑和风险管控的升级,方能及早把握未来金融潮流的先机,赢得主动,获得长远发展。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