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国际财经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10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大关系考验全球金融体系
刘丽娜 蒋旭峰

  国际金融危机颠覆了很多思维定式。在多方努力应对原有挑战的过程中,新的挑战又在不断衍生出来。如何处理好以下3对难以把握的关系,成为当前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考验。

  首先是经济发展与金融稳定的关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2010年秋季《全球金融稳定报告》第一章说,今年春季以来,全球金融稳定进程出现倒退。通常以为,经济发展会带来金融稳定,但二者并不一定始终是正比关系。

  本次金融危机的一大教训是,过度追求房地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容易导致房地产泡沫,并进而危及金融稳定。在宏观政策设计上,很多发达国家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传统上仅仅盯住通胀率,对金融稳定关注不够。如今很多央行开始考虑如何在盯住通胀的基础上,把资产价格、金融稳定因素等也纳入政策视野,并考虑金融因素与经济周期之间的相互影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提出,对全球25个主要经济体未来每5年进行一次“金融部门评估规划”(FSAP),并由过去的自愿性变为强制性。

  第二个要处理好的是国内政策与其跨境影响的关系。在国际资本大量跨境流动的背景下,一国的货币政策势必对其他经济体造成影响,尤其是拥有储备货币的国家。比如美联储近期暗示扩大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大举购买国债,向市场释放流动性,已引起多国忧虑。

  此外,一些国家的货币干预行为也存在引发汇率大战的风险。一些新兴市场还担心,由于其市场投资回报率高于发达经济体,在充裕流动性环境下,大规模逐利资金流向新兴市场,资金频繁进出对其货币政策和汇率将造成冲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与资本市场部主管何塞·维纳尔说,各国在根据国际标准制定本国监管政策时,也需要注意政策的协调性,因为营造公平竞争环境至关重要,否则会导致监管套利,威胁金融体系稳定。

  政府干预与自由市场的关系也要处理好。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全球金融监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金融稳定理事会、巴塞尔委员会和各国金融监管当局不断推出关于资本质量和充足率、杠杆率、薪酬机制、危机处置、银行规模、“影子银行体系”监管,以及消费者保护等方面的新规则。全球金融机构已经意识到高杠杆、高回报时代的结束,业务模式回归传统已是势所必然。然而,随着经济复苏,各游说势力却正试图影响立法进程。例如,美国《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出台后,由于需要在未来几年间再制定大量细则才能付诸实施,一些游说集团已游走各方,试图在中期选举背景下,影响规则的方向和执行力度。  在金融危机不断加深期间,各国纷纷推出大量金融政策,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进行干预,以维持金融稳定。随着经济金融环境发生变化,一些经济体已开始讨论退出策略的时机、方式等问题,为市场发挥作用留下更大空间。如何让“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保持平衡,在发挥好政府稳定市场信心作用的同时,防止政府过度干预造成低效率,成为全球金融部门面临的又个一挑战。 (据新华社华盛顿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