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王新伟报道:在人们印象中,贵州贵阳市白云区曾经是工业生产粗放,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低,高技术及附加值产品比重小的地区。如今,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白云区,经济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同步提升。今年1至8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92.36亿元,同比增长31.4%;财政总收入完成6.35亿元,同比增长53.8%。被科技部批复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之一。
白云区是1992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是国务院确定的“黔中产业带”和“南、贵、昆经济带”的核心区域,是贵阳市的六个市辖区和新规划建设的城市中心区之一,也是全国重要的铝工业基地和贵州省新材料建设基地,素有“高原铝城”美称。
作为一个因铝而建、缘铝而兴的工业区,白云区聚集了中国铝业贵州分公司、中国南车集团贵阳车辆厂、中国航空工业标准件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规模大、产品技术含量高的企业,在经济获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生态环境方面的困扰,一些企业由于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有害物质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
2007年,白云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战略部署,提出建设现代化生态都市新城和现代化生态科技新城目标。几年来,白云区围绕这一目标,抢抓机遇、发挥特色优势,以“工业强区、科技兴区、环境立区、三产富区、开发活区、可持续发展”六大战役为抓手,一座现代化的生态新城正悄然成型。
遵循这一理念,从2003年至今,白云区拒绝了超过20个带有污染性的项目,涉及金额达5亿多元;同时,对近30家污染企业实行了“关、停、并、转”。2008年,该区以实施循环经济为突破口,整合3.5亿元各类资金实施技改项目21个、技术创新项目6项,实现了对“氟石膏”固体废渣的再利用。
中铝贵州分公司建立了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不仅在同行业率先完成了全部污水“资源化”目标,其实施的10万吨铝合金熔铸项目技术改造还成功解决了氧化铝生产中的废渣处理问题。公司被列为全国10家节能减排成绩突出企业。
在提倡企业依靠科技、节能减排的同时,白云区大力推进“蓝天、碧水、绿地、宁静、整脏治乱、城乡示范创建”六大工程,完成了6万吨污水处理厂建设和企业污水在线监测系统,加大城区噪音监测,开建4座垃圾转运站,强化市民生态文明意识。
“绿色转身”促进了白云区经济的持续增长。2009年,全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以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幅均在两位数以上。
目前,该区新型工业化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初步建成,已引进的600余家各类企业聚拢形成了贵阳(国际)新材料产业园、铝工业园、食品工业园、数字内容产业园等园区。正在建设的沙文生态科技产业园,把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业等绿色、环保产业聚集起来形成生态工业群。
在城市建设发展中,白云区做到“建一房绿一点,建一区绿一片,修一路绿一线;公园敞开化,道路景观化,庭院花园化”,全力打造生态园林宜人宜居环境。近年来,该区新建绿地50多万平方米,新建休闲广场近10个,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0.9平方米。
“我们老百姓听到、看到、感受到和享受到的,都是绿色。”在白云区生活了40多年的退休职工杨师傅感慨地告诉记者说。
“建设生态都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没有终点,白云区将以此为契机,绘就‘两个新城’更新更美的画卷。”区委书记兰义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