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0月12日讯 记者黄晓芳报道: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杜鹰今天在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我国在加快大江大河治理的同时,还将采取六项治理措施,不断加大中小河流治理、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地质灾害的防治力度,改善易灾区的生态环境,完善防灾减灾的长效机制。
杜鹰表示,加强中小河流堤防建设和河道整治工作,要优先治理洪涝灾害易发、保护区人口密集、保护对象重要的河流河段;加快中小水库和大中型病险闸的除险加固工作,消除安全隐患;加强大江大河蓄滞洪区,特别是洞庭湖和鄱阳湖区的重点圩垸整治;完善防洪减灾的非工程措施,加强预测、预报、预警能力和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深入开展地质灾害的调查评估工作,基本查清重点防治区的灾害隐患点,加强搬迁避让和综合整治,同时健全群测群防的体系。
另外,国家将加强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强化生态环境的监管,努力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
杜鹰说,今后将加强防治山洪地质灾害的社会管理工作,加强预测、预报、预警体系的建设;摸清位于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1836个县内地质灾害的隐患点。另外,要在不同的行业部门监测系统之间,搭建起有效的信息共享的平台,以便更准确的判断灾情。他强调,今后防灾工作要加强社会参与,把防灾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依法加强灾害的社会管理。
水利部副部长矫勇在发布会上透露,目前我国正在加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力度,确保到2012年底之前全面完成小(1)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对于大量的小(2)型病险水库,通过发挥中央、地方双方两个积极性,共同加大投入力度,力争在3至5年内全部完成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其中,小(1)型水库是指库容大于或等于100万立方米而小于1000万立方米的水库,小(2)型水库是指库容大于或等于10万立方米而小于100万立方米的水库。
矫勇介绍,我国现有小型水库8.2万多座,大多建于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小型水库普遍存在工程标准偏低、建设质量较差、老化失修严重、配套设施不全等一系列问题,致使水库安全隐患严重,制约着水库效益的发挥。
矫勇说,从1998年以来,中央已累计投入649亿元,加固了2397座大中型病险水库和6800座重点小型病险水库,这些水库的加固工作都将在今年年底之前全部完成。经过除险加固的水库,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矫勇说,从今年全国大范围强降雨过程看,大江大河汛情基本平稳,经过加固的大中型病险水库和重要的小型病险水库基本安全,没有出现重大险情。据水利部统计,大量经过除险加固的病险水库在防洪方面,累计恢复和新增防洪库容22亿立方米,直接保护下游耕地1.2亿亩,保护人口1.4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