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文化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10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精益求精 不断创新
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剧本规划策划中心副主任 苏小卫

  从事与电影有关的工作20年了,这期间国产电影的产量从年产不足百部到近500部,银幕数量从1000块左右到5000块以上,票房从不足10亿元到去年的60多亿元。中国电影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国家文化产业的重要增长点,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

  一、越商业应该越艺术。我个人认为,创作的终极目标是艺术而不是商业。作为电影的创作者,应该把艺术上的精益求精和不断创新作为努力的目标,而不是看到市场上什么畅销就模仿什么、复制什么,如果创作者的创作过于被市场左右和影响,就很容易急功近利,低水平重复,就很难创作出真正的精品力作。正因为电影要走向市场,才更要保证好的艺术品质,创作者的艺术高度和创新高度是作品质量的保证,也是作品取得商业成功的保证,更应该是创作者的最终目的地,在那里,商业和艺术将殊途同归。也许有人会问,只追求艺术忽视了市场需求,观众不接受怎么办?我觉得这确实也是一个问题,但在思考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先判断清楚,观众不接受的原因是因为太艺术了,还是恰恰因为不够艺术,如果观众的欣赏能力真的像有人担心的那样停滞不前,也就不会有今天中国文化的灿烂辉煌。

  二、越艺术应该越大众。电影不是一个人的自娱自乐,也不是几个人的诗歌唱答,电影是民众的艺术,是以电影院为传播媒介的精神产品,那么,到底有多少人愿意到电影院里去看,无疑是衡量一部电影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在这里我想先强调一点,票房是标准之一,但不是惟一的标准,每年都有许多很好的电影因为投资和运作的种种原因,并没有获得很高的票房成绩,但它们依旧是好电影,它们只是需要在更长的时间里,用更多的方式寻找知音,在后人的电影史上,它们的位置也不会低于高票房的电影。那么,创作者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作品拥有更多的观众呢?艺术要想找到知音,先要成为观众的知音。文艺创作要关注大众需求,回应大众关切。而要想知道什么是“大众需求”和“大众关切”就必须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深入生活不应简单理解为创作者遇到一个不熟悉的题材后下去采访,或者是互联网上的搜索查询,而是真正了解人生,关心现实,关爱他人,思考和发现生活的真理。

  三、越大众应该越精品。电影在满足广大观众娱乐需求的同时,也在影响着人们的精神和思想,和食品的生产者一样,我们提供给大众的精神产品是否洁净、健康、积极、温暖,直接关系到大众的思想和心灵的健康。一部电影在商业上越成功,它的观众就越多,社会影响力就越大,它的社会责任也就越大。因此,弘扬真善美,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讴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创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也是一部电影成为精品的首要条件。创作者只有树立责任意识和精品意识,才能在商业与艺术、个人与大众、主流与边缘之间做出更清晰的选择。

  精品一定是既有思想深度,又有艺术魅力;既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又有时代精神现实意义;既能在商业上获得成功,又能对文化建设作出贡献;既能在中国代表当代,又能在当代代表中国的好作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