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件2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9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和谐侨乡 满意城市
————广东江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纪实(上)

  著名侨乡广东省江门市,有着美丽的海滩、温馨的温泉、茂密的森林。这里有“珠三角”的富足,生态环境也保护得很好。

  早在2006年,江门就提出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构想,开始了以“和谐侨乡、满意城市”为目标的创建文明城市之路。时至今日,一座高效廉洁的服务之城、全民共建的和谐之城、崇德尚善的爱心之城已悄然伫立于珠江三角洲地区。

  “请问有什么能帮您的吗?”走进江门市“12345”专线中心,电话铃声此起彼伏,接线姑娘们左手握着话筒热情地询问,右手飞快地记录着市民的愿望和要求。

  “12345,有事找政府”,在江门家喻户晓的“12345”政府服务热线,把全市各级政府部门的职能统一到一个服务平台上,建立起了政府与市民之间全天候的联系渠道。热线负责人冯伟权介绍,凡涉及市政、市容、绿化、城市规划、执法、劳动保障等各方面的问题,市民都可拨打电话进行咨询、投诉、建议。去年热线共接入来电40多万个,平均每天1135个,受理有效事项超过10万宗,办结率和市民满意率均达98%。

  “从确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的那一天起,江门市政府就坚持把市民的满意度作为最高标准。”江门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刘海说。为此,近年来江门市努力提高政府效能,为广大市民和投资者提供高效廉洁的行政服务。

  去年8月投入使用的新的行政服务中心,就是一个高效、便民的行政服务体系。记者看到,一排排对外服务窗口前井然有序,“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一次性收费、限时办结”的运作模式,让前来办事的人们轻松而至,满意而归。服务中心主任伍星旗说,目前涉企审批项目100%进驻了服务中心,通过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实现了多行业“并联审批”,消除了不同部门间数据不能共享的弊端。去年,中心各服务窗口的按时办结率达到100%。

  更重要的是,江门把创建文明城市当成改进各项工作、提高市民幸福指数的抓手,将主要精力用来解决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众多百姓身边“小事”,如内街小巷路面整治、小区路灯照明、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等等,无不成为了政府各部门的重点工作。

  在江门,活跃着一支庞大的义工队伍,30岁的赵慧明是其中首个“五星级义工”。工作日,她是新会区城郊小学的老师;业余时间,她不遗余力地组织和参与丰富多样的义工服务活动。“如果一个人每星期做1小时义工,每年也只能做52小时;如果有52个人每星期做1小时义工,一年就会有2704个小时,那么获得帮助的人就会更多。”赵慧明说。  

  事实上,江门全市目前已有注册义工13.1万人,占户籍人口近10%,服务时间超过了70万小时。刘海介绍,江门市义工联合会成立于2006年,与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几乎同时起步。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推动下,义工组织迅速发展,志愿服务蔚然成风。10多万名义工中,有小孩,有老人,还有期盼回报社会的残疾人士,他们长年活跃在街头巷尾、社区楼院,开展扶贫助困、法律咨询、清洁家园、关爱空巢老人等多种形式的志愿活动,成为城市一道温暖的风景线。

  义工联合会主席司徒捷告诉记者,义工联成立的最初两年,以开展临时服务为主,一度出现“有工无人做,有人无工做”的问题。为了让义工的关怀真正变成一种生活习惯,江门市在全国首创了“社工+志工+义工”的志愿服务新模式。传统的社会工作者有着丰富经验,而数量庞大的义工正好缺乏这方面的经验,两者结合便实现了共赢。

  今年4月挂牌成立的同行义工服务总站西园分站,是江门第一个以“社工+义工”模式运作的社区服务站。“在传统的服务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例子:很多单位的义工在‘学雷锋日’纷纷到养老院献爱心,有的地方甚至出现50个义工围着5位老人的情况,降低了义工的服务热情。在‘社工+义工’模式下,我们运用项目管理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站长梁健玲介绍,通过6名专职社工的组织策划,西园分站发展起了青年学生义工计划、长者义工计划、亲子家庭义工计划等特色服务,并对义工进行入门、服务技巧、管理等系统培训服务。目前,西园分站的经验已经向全市推广。

  如今,广大义工已经成为江门创建文明城市的生力军,他们传递着爱心,传播着文明,将“创建为民、全民创建”的理念真正落到了实处。

  2009年,江门地区的最高学府————五邑大学荣获了“中华慈善奖突出贡献项目奖”。这是一座由广大华侨“集腋成裘”建设的大学,成立以来共收到各类捐款2亿多元,每年1万名大学生中,约有4000多名可获资助。记者看到,学校展厅中清楚列出了所有捐赠人的名字和捐款数,多者达数千万港元。

  “你心目中的文明城市是什么样的?”在江门市创建文明城市调研中,市民畅谈他们心目中的理想城市时说,“一座有爱的城市才能称得上是文明城市”。在这一过程中,江门充分利用慈善资源,搭建慈善事业平台,打造了“慈善公益万人行”、“爱心100”、“慈善一日捐”等多个慈善文化品牌,使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慈善事业。

  “慈善公益万人行”活动是江门的一张“慈善名片”。每年农历正月十五,该活动都成为各界奉献爱心的盛大节日。今年,祖籍江门的澳门乡亲组织了一个300多人的团队,浩浩荡荡地来到江门参加万人行捐赠活动,一时传为佳话。据统计,自2004年以来,江门通过该活动累计募集善款4.3亿多元,救助困难群众近11万名。一笔笔善款催生了多项重大公益工程,大量救急钱、救命钱,被送到了最需要的人手中。

  办好慈善事业,光靠自发捐款远远不够,完善制度才能有保障。去年9月成立的五邑慈善会,创立之初就引来了诸多关注、诸多期待。五邑慈善会成立一年来,在资金筹集、活动策划、制度建立和完善、基金运作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以捐赠款项去向的公开化、透明化为着眼点,培养起了公信力。

  目前,江门市已形成政府、社会、企业和海外华侨“四轮驱动”发展慈善事业的格局,社会慈善力量不断壮大,社会慈善团体已有34家。

  “我们之所以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因为文明城市体现了一个城市全面协调发展的要求,能为我市的长远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打开广阔的空间。今天我很高兴地看到,我们没有把它做成形象工程,而做成了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刘海说。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