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今年8月底,我国广大农村已经建立了252条农村流动数字电影院线,新组建的数字放映队已超过2.8万支。放映场次近800万场,观众人次超过18亿,广大农村观众看电影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据悉,到2010年底,我国的农村流动数字电影放映设备将达到4.5万套,这意味着农村电影将完成从16毫米胶片向数字电影的转换,我国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将迎来一个迅猛发展的新局面。
一线素描
为送电影走遍山乡
■送电影下乡,让农民群众享受文化大餐
■首批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员走遍山村
在温州市文成县,陈相宏的放映队可是远近闻名。由于受姑父这个老电影放映员的影响,陈相宏从小就想当个电影放映员。可当他退伍还乡时,偏偏遇上电影滑坡,农村电影放映也开展不起来了,他只好另谋其他工作。
2007年,为响应国家“一村一月一场电影”的号召,温州市组建成立了民营控股的新农村数字电影有限责任公司,由政府出资送电影下乡,让农民群众免费享受文化大餐。该计划实施后,陈相宏与姑父吴启炉也组成了姑侄放映队,成为了文成县的首批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员。从此,每天只要不刮大风和下雨,他们就会翻山越岭,一个村一个村地轮着为农民放电影。
陈相宏和吴启炉负责的放映点共有86个,其中大部分位于偏僻山村,最远的要走40多公里的崎岖山路。为了保证时间,他们自购了面包车,奔走在文成山区各个村庄。有的山村没有公路,只能走农用机耕路,道路坑坑洼洼特别难走,为了车上放映设备不因受颠簸而损坏,他们特意将轮胎气放掉一些,使轮胎软一些,减少颠簸,宁可车损坏也不能损坏放映设备。
陈相宏和吴启炉放映的电影最受群众欢迎,因为他们总能根据各个放映点不同群众的需求和爱好,选择合适的影片进行放映。他们会积极配合当地乡镇、村以及根据不同季节的宣传重点,选择有针对性的科教片,开展有关计划生育、消防安全、文明卫生等方面的宣传活动。在农忙季节,农民群众收工迟,他们还会主动推迟放映的时间。
2007年下半年,吴启炉因年迈不能继续担负繁重的放映任务,陈相宏的妻子朱月兰接下了姑父的班,这个姑侄放映队变成了夫妻放映队。为了山区群众看好电影,夫妻俩合力奔波在文成山区各个村。
专家视点
电影公共服务中的几点思考
邢建毅
作为国家级的电影公共服务机构,中国电影博物馆按照“国家级、专业化、公益性、第一流”的要求开展服务,以满足人民群众在电影领域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使群众更好地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为己任,并在此过程中,积极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公民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
电影公共服务要充分体现公益性、均等化,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中国电影博物馆2008年3月28日起实现了免费参观,是首批免费开放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免费开放以来接待观众超过100万人。开辟公益影厅,常年放映已经下线的老电影,尤其是不同历史时期的国产优秀影片,年均放映上千场次,票价仅为2元,深受群众欢迎。同时,观众还可以较低的票价观看最新的影片,尽可能多地享受和体验电影文化、科技的魅力与神奇。每年开展上百场各种主题的电影公益活动,如“电影大讲堂”专题讲座等,观众可以通过电话、网络报名,免费参与,听一流水平的专家学者、业界人士讲座,并与他们面对面交流。
电影公共服务应尽力创造条件,让各类群体都能有机会享受其基本文化权益。为此,中国电影博物馆对青少年等重点人群,以及城市低收入群体、农民、进城务工人员等给予了特别关注。如面向偏远山区学校和打工子弟学校,制定了“牵手计划”,专门做了有针对性的安排,包括免费入馆参观、免费讲解、免费参加社教活动、免费观看公益电影等多项内容,并根据中小学生不同年龄段的接受特点策划开展活动。除了邀请他们来馆参观并参加活动,还特别开展了“电影文化进山区”、“电影放映车走进打工子弟校园”等活动,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到自己喜欢的影片、影人,参加自己喜欢的电影文化活动。再如,联合社会志愿人士,面向盲人群体开展公益助盲“听电影”活动,以及为农村居民免费放映露天电影等。
免费开放后,中国电影博物馆观众人次增长一倍以上,特别是社区居民、城市低收入群体、农民、进城务工人员等群体在观众构成中的比例大幅度提升,基层群众、困难群体的文化权益更好地得到保障。观众抽样调查显示,95%以上的观众认为,中国电影博物馆开展的各项公共服务,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使得群众共享到了文化发展成果。
电影公共服务要突出电影特色,充分发挥各项功能
电影是文化科技含量很高、娱乐和教育功能都很突出的视听艺术。中国电影博物馆在开展电影公共服务过程中,在内容上紧紧围绕和运用电影元素,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传播电影艺术、科技知识,把行业最新的发展、前沿动态传播给观众。在形式上创新方法、手段、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相关活动。一是通过开展电影的放映,发挥电影的文化娱乐功能。通过组织公益电影放映、专题影展等活动,使群众休闲放松、愉悦身心。二是通过开展面向观众尤其是青少年的电影教育,使他们了解电影、学习电影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如电影大讲堂“前沿讲坛”讲座,为大学生、电影爱好者们接触最新的电影艺术理论观点提供了机会。三是举办与电影相关的交流活动,发挥观众与业界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电影公共服务要坚持正确导向,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文化领域的公共服务具有价值导向的特质。既要重视目标、弘扬引导,又要重视方法、寓教于乐。中国电影博物馆通过对中国电影历史特别是一百多年来优秀影片、影人及重大电影事件的文字、图片、多媒体等丰富多样的展示手段和讲解,共话时代变迁等电影文化传播活动,激发了观众的爱国情怀,传播和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作者系中国电影博物馆副馆长、传播学博士)
行家评说
60多万个行政村实现了一村一月一场电影
■ 短片《咱家该买了》受到农民欢迎
■《咱家该买了》在4个半月时间里,放映累计达60多万场
中影集团副总经理、中影新农村电影放映公司总经理乐可锡:截止到今年8月底,全国已组建流动放映数字电影院线252条,数字电影放映设备42029套,地面卫星接收站142个,60多万个行政村已基本实现了一村一月看一场电影。更可贵的是,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还创造了为农民送电影、宣传政策、拓展市场、为院线创效益的多赢经验。比如,为宣传家电下乡而制作的短片《咱家该买了》,从今年4月14日到8月31日,在4个半月的时间里,在农村的累计放映场次已达到60多万场。而与之配套的《大兵小将》、《花田喜事2010》等影片的订购总量也同步超过60多万,真正实现了农村电影公共服务职能的创新和政策宣传的电影化表达。
中国家电协会副秘书长陈钢:国家推出家电下乡的政策,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家电企业。此前,我们曾经尝试过集群广告、大篷车宣传等传统宣传手段,但效果都不太理想。2010年,通过跟中影新农村公司合作,我们成功地找到了国家政策在农村迅速落地的方法,《咱家该买了》60多万放映场次为家电企业带来了数以千万计的潜在消费者。在我看来,《咱家该买了》如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家电下乡之外,我们还推出了以旧换新、节能惠民工程等政策,我们希望今后有机会和中影新农村公司继续合作《咱家该换了》、《咱家该省了》等系列影片,继续宣传国家的政策,更好地服务农村消费者。
国家广电总局数字节目管理中心主任李枢平:首先我代表总局节目中心祝贺中影新农村公司《咱家该买了》放映60多万场的成功,我觉得通过这样一种通俗易懂的电影手段,介绍了家电汽摩下乡的政策,让农民观众了解了政策,理解了一些操作程序,同时也刺激了家电汽摩下乡的发展。另外,我认为这是农村电影放映中公益和商业结合的一次有益探索。希望以后有更多这样的放映,通过这样的模式在我们农村流动数字放映这种大平台上进行运作,实现市场运作、企业经营、政府购买、群众受惠的总体目标。
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陶玉玲:我觉得中影做了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形象化地把政策通过数字电影带到亿万农民当中,我以前多次参加过电影下乡,农民确实是太需要文化生活、太需要电影了。《咱家该买了》拍得非常好,短小精悍、幽默风趣。我相信通过这样一个短片,能将相关政策宣传到位。我是一名演员,《咱家该买了》的续集拍摄如果需要老年人的角色,我愿意随时义务参加演出。
著名表演艺术家葛存壮:60多万场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我相信60多万场背后的辛劳更加惊人。作为一位老演员,我非常感谢政府把这些好电影、好产品送到农村,丰富农民的生活。最后我想说,虽然我今年已经82岁了,但只要哪一部农村新片需要我,那怕只有一个镜头一句话,我也随时准备加入拍摄。
甘肃飞天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捷:在完成《咱家该买了》等公益放映任务的同时,我们公司近年还积极开拓商业专业场以及贴片广告的运作,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飞天院线将数字电影作为传媒平台在农村市场与企业、商家之间建立联系的桥梁,大力拓展数字电影广告业务,公司先后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平安等合作,实现影企联姻,2009年公司广告收入达到了300多万元。
业界之声
从“看得到”到“看得好”
■普及农村放映的同时,影片质量是第一位的
■让符合农民需要的影片尽快进入农村
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影新农村数字电影发行有限公司总经理耿西林:2006年中影新农村公司成立后,开始试点运作,到今年已经有252条农村流动数字电影院线,现在需要解决的是从“看得到”到“看得好”的问题。在普及放映的同时,影片质量是第一位的。我们要让更新、更多、更好的符合农民需要的影片尽快进入农村放映市场,加快农村公益放映的速度。目前我们的片库每年新增100多部,稳定在500多部可订购。从技术上来说,今年开通了中影新农村数字电影订购系统,全网上操作,电子签章,省去了以前发传真等繁杂过程,既方便快捷,又便于管理。
长影集团董事长刘丽娟:近年来,长影立足服务“三农”,申请设立了农村题材电影创作基地,探索并推行了“三多、两控、一精”(通过多方位合作,多渠道征集剧本,多元化融资等方式,在制度和质量上进行控制,从而做出精品)的新型电影创作机制。拍摄完成了《腊月雪》、《耳朵大有福》、《云上学堂》、《斗牛》等一大批深受广大农民喜爱且获得国内外奖项的影片。
邯郸惠民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树华:我们公司坚持“观众第一、服务至上”的经营理念,根据本地农民群众的欣赏爱好和文化需求,合理安排电影节目,积极运作、参与开展各种主题放映,像“爱祖国惠民生,千场电影进社区、万场电影下乡村”等系列放映活动,将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健康、具有较强观赏性的电影节目及时送到他们面前。公司在放映活动中坚持社会效益至上,注意挑选时代主旋律的电影,受到了广大农民观众的称赞。同时,还针对不同地区和季节,先后巡回放映了大批与农业生产、农村生活有关的科教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