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数字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9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数字出版:全新体验 魅力无限
本报记者 陈 静
  图为本届图博会盛大文学展区,工作人员向参展观众介绍盛大开发的手持电子阅读终端“锦书”。     本报记者 陈 静摄
  琳琅满目的数字出版资源成为本届图博会观众瞩目的焦点。  本报记者 陈 静摄

  编者按 近年来,数字出版产业快速发展。来自新闻出版总署的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总体经济规模达到799.4亿元,首次超过传统图书出版,同比增长50.6%。而来自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的数据则显示,2009年我国18至70周岁国民中接触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比例达24.6%,其中,16.7%的国民通过网络实现在线阅读,14.9%的国民接触过手机阅读。

  在上周举行的第十七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以下简称“图博会”),2000平方米的“数字出版专业展区”又成为参展观众关注的亮点。无论是工具书在线、百科在线等数据库产品,还是手机报、漫画报等移动出版产品,或者是形形色色的手持阅读器、听书等移动终端产品,魅力无限的数字出版都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数字出版的优势究竟在哪里?有哪些方式可以享受数字阅读带来的便利,数字出版的明天什么样?在本期“乐在e时代”中,我们将向您介绍相关情况。

海量便携的“绿色阅读”

  在“图博会”的方正展台旁,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的产品市场经理樊莹拿在手里的“U阅迷你书房”,从外表看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U盘,但却存储着一整套少儿科普百科全书,其中不少还是全彩印刷的“大部头”。“这只占了‘迷你书房’存储量的一小部分,数字出版的发展,让人们可以把家里的书架轻松地装进口袋。”樊莹介绍说。

  所谓数字出版,即是指建立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基础上,融合了传统出版内容而成的一种全新的出版形态。和传统出版相比,海量存储正是数字出版特有的优势之一,一张小小的存储卡可以存放数万本图书,海量存储载体大大提高了阅读终端的信息量。

  而数字化便于检索的特点又不会让你在汗牛充栋的大量内容面前手足无措,无论是阅读软件的方便设定,还是手持阅读器的自带系统,你都可以十分方便地获得存储内容的详细目录,甚至可以根据关键词对所有内容进行检索。

  你是否想像过这样的场面,无论你是在非洲出差,还是在东南亚的阳光海滩上度假,只要从随身的口袋中掏出电子阅读器连接上网,就可以立刻下载到国内最新出版的图书,阅读家乡报纸为你提供的本土新闻,甚至不会错过喜爱的小说连载的最新更新章节?能够即时更新是数字阅读的另一大优势,只要通过互联网,喜爱阅读的人们就不会错过任何阅读内容的更新,随着无线互联网带宽条件的不断改善,下载一本完整的书也不过需要几十秒而已。这样,读者就可以打造个性化的个人图书馆,同时也节省了到实体书店购书的时间、交通和体力成本。

  数字出版也在不断提升国际文化交流的效率与质量。一方面,在全球范围内同步发布信息、同步出版电子出版物、同步发行纸质出版物成为现实;另一方面,消费者能够以很快的速度在互联网中获取跨地区的信息,也能通过网络获得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出版物。时空的缩短提高了人际交往和信息交流的效率,不仅有助于大众出版机构制造全球畅销出版物,也有助于学术性强、受众范围狭窄的专业期刊或学术书籍寻找到世界范围的读者群。

  更重要的是,无纸化的数字出版的风行,意味着人们的阅读方式也在越来越“绿色”,不断响应着低碳发展的需要,电子手持阅读器生产厂商汉王曾打出过“购买一本电纸书,少砍千棵树,共同创造绿色世界”的宣传口号。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数字出版研究室主任张立介绍,与传统出版和阅读方式相比,能够存储海量信息的数字出版方式不像传统纸张那样需要砍伐大量的木材做原料,十分环保。

百花齐放的阅读终端

  “电子阅读一般是指通过便携电子移动终端如手机、MP4、电子阅读器等进行的阅读,它和通过电脑进行的网络阅读、光盘取读等统称为数字化阅读。”中国出版科研所所长郝振省的一席话,已经充分说明目前数字出版终端的百花齐放,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数字阅读,那么这些数字阅读终端又各有什么特点?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阅读情况来选择一个数字阅读终端?

平板电脑和上网本

  作为最普及的上网终端,电脑在通过网络获得数字阅读资源方面拥有先天的优势,而在便携性上的不足随着平板电脑和上网本等更多轻薄产品的上市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但和其他阅读终端相比,电脑作为阅读终端,在电池容量上始终无法支持太长时间,无法满足长时间阅读的需要,同时在数字资源的获得方面,也缺乏相应的专门网站支撑。

手机阅读

  手机是人们随身携带的物品,它能够比较方便地传播信息,同时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许多手机本身就附带有功能相对全面的阅读软件,不但能够支持文本文件的阅读,也能方便地阅读PDF等多种格式的数字出版资源。因此以手机作为数字阅读终端,在成本投入上最为廉价。但是受制于手机产品本身的特性,手机并不适合深度阅读。目前来看手机阅读的主要市场在阅读即时性的新闻和简短的文学作品。手机阅读适合于零碎性时间的阅读,

  随着3G商用的普及和三网融合的发展,内容商越来越多地提供大量有趣的适合于手机阅读的内容,个性化定制服务浮出水面,传统媒体也推出了形式多样的手机报,手机作为阅读终端,正在成为信息的推送平台。

手持电子阅读器

  又被称为“电纸书”,正如其名字所示,“电”就是电子墨水技术(E—ink)的采用,通过电击胶囊元来呈现“白纸黑字”的效果,无背光,可在阳光下阅读,无需自动刷新,维持显示内容不耗电。这样一来是看着舒服,二来大幅度省电;“纸”就是类纸的质感,超薄轻便、屏幕相对较大;“书”就是模仿传统书籍的外观,如书卷在手,可翻页,可做旁注。

  因此作为专业的数字阅读工具,手持电子阅读器更加适合长时间的深度阅读,在阅读体验上,也是目前最接近传统阅读方式的终端,但目前电子墨水只能实现黑白显示,因此它的上网功能通常只能用于连接各种网上数字出版资源平台来购买和获取书籍的更新,并不能实现浏览网页的功能,同时在价格上也还缺乏有竞争力的优势。

我想读的都有吗?

  在“图博会”“中国知网”展区,负责外文资源合作的马茜骄傲地向记者介绍“中国知网”丰富的数字资源:“如今我们已经收录了国内9000多种期刊、500多种报纸、100多万篇硕博士论文和2000多种年鉴,在各个公共图书馆,人们都可以免费下载这些资源的全文,即使是付费下载,一本书大概也只需要几毛钱。”

  “我想读的都有吗?”“我想读的便宜吗?”是在数字阅读内容资源方面,广大读者最常询问的问题,对于后一个问题,下载电子书的价格的确有很大优势,记者在几家设备终端企业的“网上书城”中现场查看,原本定价为30元左右的图书中,约有一半下载只需要7元到8元甚至更低的价钱,就可以全文下载,有的书籍甚至提供免费下载。

  而读什么?我想读的都有吗?正是目前我国数字出版产业链各个环节着力解决的问题。效仿美国数字出版门户网站亚马逊的“内容+终端”的发展模式,基本已成为全球数字出版业界的共识。IT企业和运营商开始大力搭建自己的内容资源平台,传统出版企业则依托自身的内容资源大力开发自主品牌的电子阅读器。据了解,汉王今年投入3000万元巨资进行网上书城的搭建和图书版权的购买,目前已有超过6万册图书可供电子阅读器的用户下载,年底即可达到20万册。盛大文学推出了自己的数字出版和阅读平台“云中书城”,目前已有300万本图书和每天超过1亿字的更新量,运营商中国移动建立了自己的手机阅读基地,这些数字出版平台端连接着内容提供商,另一端则向下延伸,通过多种渠道连接消费者。

  传统出版企业也成为内容资源的重要来源,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正式推出自己的首款移动阅读器“大佳阅读器”,其中预装了集团旗下16家出版社的108种畅销、常销精品图书,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则推出了“辞海悦读器”,内置《辞海》和101卷的《中华文化通志》等鸿篇巨制和其他数百种图书,传统出版已从被动地接受到现在逐步有意识、有重点地实践数字出版的规划,而这正是数字出版作为新兴产业趋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数字出版的明天什么样

  “数字出版的未来,我看好云计算技术的引入。”盛大文学首席版权官周洪立如是说。

  “随着数字阅读资源的丰富,对读者来说,如何选择就成为了一个大问题。通过云计算技术这样的高等级计算技术的使用,读者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哪本书目前被阅读的最多,某本书的哪一章阅读的最多,也可以看到即时梳理和更新的对某本书的书评,甚至还能方便地和其他读者甚至作者进行互动,这就是未来数字阅读的2.0方式。”

  技术创新不但让数字阅读越来越方便,也在让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日趋健康。通过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的创新发展,目前已经可以通过多种计算方法,实现对数字内容的保护,防止数字内容的非授权复制,最终用户必须得到授权后才能使用数字内容,实现数字内容的可控二次传播,使数字内容使用过程可控、可跟踪。

  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资源合作中心总经理彭云飞表示:“在数字版权保护方面,技术的进步归根结底就是解决了三大问题,数字内容‘什么人可以进行操作’、‘按照什么样的规则’和‘规则如何设定’,这就保障了数字出版产业链上游的巨大投入不再是‘为他人作嫁衣裳’,使产业能够良性可持续发展。”

  在硬件方面,尽管手持电子阅读终端在国内正在一日千里的发展,有关机构预测,2010年我国的电子阅读器市场规模将从2009年的80万台跃升至300万台,达到全球市场的20%。但目前相对初级的功能表现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在这方面,手持电子阅读器的创新方向则瞄准了为用户提供更时尚舒适的阅读体验。

  目前电纸书都是黑白显示的,读者显然对电纸书阅读器有着更高的要求。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的电纸书将日趋完美,屏幕将像平板电脑一样变得更大,可以通过触摸屏触控翻页,同时能够显示彩色以及动态画面,显示速度也将大幅提升。此外它还是一张可以任意折叠的柔性纸。同时具备“双面显示,多屏重叠阅读”等技术。

  到那个时候,电子手持终端将获得更广泛的应用,比如电子教科书不超过500g的“体重”和不超过1cm的厚度,将让喊了多年的“书包减负”或许变成现实,孩子们再也不用背着沉重的书包上学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