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每周经济看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9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积极探索农超对接新模式
———访联华超市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华国平
本报记者 沈则瑾 通讯员 孙 明

  记者:近年来,联华股份麾下的超市积极向生鲜经营转型,为什么要转型?

  华国平:中国的超市自上世纪90年代初诞生以来,直面消费便捷的售卖方式,经历了规模扩张、管理提升、技术优化等重大的经营变革,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追求“绿色、健康、安全”高质量的生活诉求越来越迫切。同时,国际商业资本大举进入中国市场,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中国超商必须加快转型,以迅速培育起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联华股份清晰地认识到,生鲜食品经营特色是超商企业转型较好的助力之一。

  记者:向生鲜转型,你们采取了哪些措施?

  华国平:核心是积极探索农超对接的新模式。为加快“农超对接”,我们推行了“公司+农户”的方式,既让农产品与市场直接接轨,增加农民收入;又能减少流通环节,降低超商企业采购成本,惠及广大消费者。

  首先,我们调整门店商品经营结构,打破了“生鲜食品:常温商品:工业品品种为2∶5∶3”的传统定律,大胆扩大生鲜经营品类,丰富经营品种,将生鲜产品的比例提高到40%以上,部分商圈门店更是超过50%,更加贴近居民生活。据统计,联华股份上海标超转型门店生鲜销售平均占比为40%,生鲜销售平均增幅高达70%。

  其次,改变生鲜采购方法。这是“农超对接”最重要的措施。我们以市场为取向,依托基地,扩大销售,充分发挥超市在“农超对接”中的作用。一是农超对接源头采购。联华股份的买手进山入林,下到田头,直接采购一手货。同时,以免收进场费和现金买断的形式,与30多家湖北农产品加工企业签下1000万元的大订单,让湖北的土特产乘上联华的“超市直通车”进入市场。二是严格产品标准。联华股份在苹果和鸡蛋订单招标采购过程中,由农学院、农科院、技监局、食监所等权威部门专家教授组成的评标小组,对产品质量技术、企业资质和交易条件等执行“三关”审定,其中包括理化指标、感官指标、安全食用指标、鲜度指标、企业信誉度、价格优势、售后服务等诸多内容,三关评分分值分别占总分的40%、30%和30%。

  记者:基地呢,你们是不是也建立了一些农产品生产基地?

  华国平:对,我们十分注重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过去,我们最关心生鲜食品的价格和供应数量,现在,我们更关心它们是怎样长出来,各个生产环节是否符合质量标准要求,以求从源头上保证质量和安全,所以,我们必须把采购延伸到农产品生产基地。

  有了我们的订单,农产品生产基地就能专心致志地生产或养殖,全力提供安全、放心、质量上乘的商品。

  早在2006年底,联华股份就在浙江地区成立了基地采购专业团队,经过几年的努力,无论是基地数、品种数还是采购规模都有了飞跃。基地蔬菜销售同比增长181%,毛利增长176%;水果销售增长42.66%,毛利增长43.28%;水产销售增长21%,毛利增长11%。

  记者:除了销售增长之外,农超对接还给企业带来了什么?

  华国平:借力农超对接,联华股份对产销体系、采购方式、物流支持等方面进行相配套的变革和调整,积极探索“农超对接”这一全新的经营模式。通过实践,我们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建立并依托生产基地,将原来流通领域中的多个采购环节转变为产销对接;二是实行订单招标,由原来商品产后采购逐步转变为产前招标订购;三是突破传统商业经营体制,由单一的零售经营转变为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模式。

  农超对接不是简单地将农产品直接引进超市,还有一系列与之相配套的工作要做,比如产地农副产品的标准化管理、物流配送与品质保障体系建设、产地采购与门店销售的价格策略、商品陈列与市场推广等诸多方面需要建立和完善。接下来,联华股份将充分利用自身实体网络和信息管理等现代商业优势,优化生鲜食品产业链建设,进一步做好农超对接工作,将商业现代化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工作落到实处。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