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地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9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千亩鲤鱼肥 十里稻花香
本报记者 陈 煜

  在闽北武夷山区的后乾村,一种长年生长在山垄田里的武夷鲤鱼,自从搭上武夷山的“旅游快车”,与旅游联姻之后,如今摇尾一变成了吸引八方游客竞相品尝的“稻花鱼”,不仅为山里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还带动了当地乡镇旅游的兴起,打开了贫困村致富的新门路。

  武夷山市吴屯乡后乾村是福建省旅游局多年的帮扶点。这个只有700人的小山村,山高田薄。不过,当地水田里生长一种“田鲤”却远近闻名,当地家家户户都会做“田鲤干”,是当地的特产资源。

  在省旅游局多方扶持下,后乾村传统的水田养鱼已提升为科学的鱼稻互生双优系统,科学鱼稻双优技术进村入户,并开发了“稻花鱼”养殖加工,从色、香、味、形、养五个方面规范“稻花鱼”产品制作方法,使百家百种统一为百家一种,并组织有特色、有影响、有市场、有效益的宣传促销,扩大品牌知名度。稻花鱼鲜鱼也由每公斤4.5元上升到12.5元,鱼干每公斤由30元上升到90元。

  如今,每到八九月份,后乾村便会涌来不少外地游客,品尝鲜鱼,观赏山垄田,形成一道乡村游的新景致。村干部介绍,现在后乾村人种稻养鱼,稻香鱼肥,实现稻鱼共生互利。他们还将养殖了稻花鱼的水稻命名为“鲤鱼稻”,注册了“止止”牌商标,延伸发展了“鲤鱼稻”农民合作社,走出一条生态农业品牌发展之路。

  据了解,福建省旅游局将进一步扶持当地发展特色经济,把“稻花鱼”的文章做大,计划创新发展方式,深入挖掘当地的历史、民俗文化等特色资源,将旅游与生态农业很好地结合起来,考虑打造“看稻田鱼乐、听古寺钟声、观荷花拥簇、游竹林云海”旅游品牌景观。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