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经济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9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系列谈 ①
人民币汇率升值解决不了贸易不平衡
本报记者 王信川

 ○ 汇改以来,人民币一直稳步升值,汇率不存在低估问题

 ○ 人民币汇率升值没有使中国进出口贸易受到严重影响

 ○ 影响贸易流向的决定性因素是市场供求关系,而非汇率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表示,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中国国际收支状况,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这标志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又迈出了重要步伐。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几年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按照主动性、渐进性、可控性原则以我为主有序推进,对我国实体经济发挥了积极影响,为宏观调控创造了有利条件,也在应对国内外形势变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取得了预期效果。

  汇改以来,人民币一直稳步升值,到2009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上升了21%。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经历了极为困难的时期,中国出口受到发达国家消费低迷的负面影响,旺盛的内需使得进口金额增大。与此同时,美国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的形势有所改变,这使得中美贸易差额缩小到2004年的水平。另一方面,人民币非但没有贬值,实际有效汇率还升值了14.5%。可见,人民币汇率不存在低估问题,也不是世界和有关国家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达1422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2%,比“九五”期末的2000年增长了2倍。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全球和中国经济出现了较大的困难和不确定性,我国适当收窄了人民币波动幅度。在国际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许多国家货币对美元大幅贬值,而人民币汇率保持了基本稳定。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一定程度上稳定了我国外需,在我国出台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和产业规划政策的基础上,我国经济较快从低迷中走出,为亚洲乃至全球经济复苏作出了巨大贡献。

  2008年11月以来,我国外贸进出口也经历连续大幅下挫,到2009年3月份开始企稳反弹,11月份进出口总值同比开始恢复性增长,到12月份进口和出口同比双双出现强劲增长。据海关统计,2009年我国对外贸易累计进出口总值为22072.7亿美元,比2008年下降13.9%,略高于2007年的贸易总值。2010年上半年,中国外贸恢复性增长态势继续巩固,走出了一条高增长的上扬曲线。海关总署数据显示,1月份进出口初步恢复到2008年同期水平;2月份至6月份,进出口单月增幅分别达到45.2%、42.8%、39.4%、48.4%、39.2%。其中,6月份进出口总值达2547.7亿美元,刷新了2008年7月的历史记录,创历史新高。实践证明,人民币汇率升值没有使中国进出口贸易受到严重影响。其实,造成世界和有关国家贸易不平衡问题的主要原因并非是人民币汇率问题,而是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产业分工调整形成的结果,人民币汇率的升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

  业内人士认为,影响贸易流向的决定性因素是市场供求关系,而非汇率。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由国际产业分工调整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市场格局,产生了贸易不平衡。半个多世纪以来,欧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升级,陆续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国外。在现有国际分工格局下,我国出口的产品是包括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很少或不再生产的产品,对发达国家来说,只是在中国、印度、墨西哥或是在巴西等地进行采购的问题。另一方面,有些国家对向中国出口高技术产品设立了各种限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贸易不平衡。

  有关专家认为,“反对贸易保护,削减贸易壁垒,才是解决贸易不平衡的根本之道,而不是动辄拿人民币汇率‘说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