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旅游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8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路上
太行深处农家乐
本报记者 刘存瑞 通讯员 秦宏平 石 鹏

  盛夏季节,地处太行山深处的山西晋城市陵川县凤凰欢乐谷景区却清凉阵阵,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休闲度假————吃住在“农家乐”,品尝园林鲜果,体验农事生活,乐此不疲。 

  “俺村的农家乐游增加了特色内容后,自驾游的客人一下多起来。仅采摘这块,园区每年至少接待5000余人,可增加收入120多万元。”凤凰村党支部书记和小昌说。尝到了“农家乐”的甜头,村里80户农民又成立了田园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发一个现代农业观光采摘园,去年栽下的樱桃、苹果、葡萄等各色果木,如今已是一片葱郁。

  据介绍,近年来晋城市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建立了特色农家乐248家,从事旅游的农民达6000多名,2009年人均年收入达到8883元,高出当年该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628元。

  作为我国重要的无烟煤生产基地,近年来晋城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推进经济发展从“一煤独秀”向多元产业转型。目前该市已建成规模旅游景区43处,其中有5个国家4A级景区,7个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A级景区和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数量居全省第一,太行山晋城旅游品牌正逐步形成。

  在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随之显现。“多年来因为景区分散,接待能力跟不上,游客往往当天游完景区就走了,旅游产业难以做大做强。”当地同志告诉记者,为了留住游客,晋城市委、市政府瞄准农家乐旅游这个最佳结合点,巧妙利用农田、农舍和山水生态资源,培育特色农家乐旅游,盘活农户家庭闲置资产,既增加了农民收入,也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采取“景区+农家乐”的模式,将农家乐与景区建设统筹规划整体推进,是晋城市近年来发展乡村旅游的主要举措之一。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锡崖沟,以王莽岭景区为依托,率先推出农家乐星级评定标准,规范农家乐管理,促进农家乐上档升级,目前已有农家乐20户,床位400张,并对116家达到二、三星级标准的农家乐进行了挂牌服务。

  此外,晋城市还采取集体、协会统一协调的方式,整合农家乐资源,做大做强农家乐企业。陵川县政府出资支持凤凰村成立了“太行人家”乡村旅游客栈协会,对外为农家乐统一办理各种手续,参与市场竞争。皇城村成立皇城相府家庭旅馆管理公司,对农家旅馆提供审核、监督、人员培训、客源统一调配、床上用品统一采购、定期开展服务技能比赛和服务人员集中培训等一切服务,提高了农家乐的整体服务能力。

  吃农家饭,做农家活,让游客在乡村旅游中享受到田园生活。凤凰村80户农民成立了田园种植专业合作社,拿出200亩土地建设农业观光采摘园区,去年栽植的樱桃、苹果、葡萄等各色果木,现在已是郁郁葱葱了。锡崖沟村依托特色农业,开发了成熟的果园、菜园、花圃等,让游客在里面摘果、拔菜、赏花,享受田园乐趣。城区洞头村、晓庄村、孔庄等城郊接合部采摘活动也办得红红火火。

  记者看到,晋城市乡村旅游点的农事展示园里还专门设置了石磨磨豆、石碾加工玉米、荆条和玉米皮编织等传统农事活动,让游客亲身参与农产品加工的整个过程。各景区还收集了大量当地的旧农具和生活用品,在主要接待场合陈列和展览,让游客了解农村原始的农耕文化,增加了农家乐旅游的内涵。洞头村的“太行山农具博物馆”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建中。在当地,游客还能欣赏到地道的小秧歌、上党梆子等小型演出,有着浓浓的晋城风情。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