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财经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8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继续加强通胀预期管理
王 智

  本周发布的一系列统计数字提示人们,今年下半年价格形势依旧比较复杂,央行对通胀预期的管理仍需继续加强。

  从金融统计数字看,7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328亿元,尽管这一数字与2009年贷款大幅减少的7月份相比多增1637亿元,但比今年6月份则少增706亿元,保持了贷款增幅放缓的态势。同时,广义货币M2在7月份继续减缓,当月增长17.6%,比上个月下降0.9个百分点。这些数字显示央行在通胀预期管理方面所做的努力已经初见成效。

  人们常说通货膨胀其实是一个货币现象,不过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并没有与货币信贷一起在下降的轨道上同行。7月份,这一指数涨幅有所扩大,同比增长3.3%,环比上涨0.4%。

  显然,7月份CPI与货币信贷走势有所背离,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受翘尾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食品价格上涨带动的。

  今年以来,如何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一直是宏观调控考虑的核心。从7月份货币信贷与物价的走势分析,今年下半年价格形势依旧比较复杂,通胀预期管理仍需进一步加强。

  在影响物价走势的诸多因素中,从外部环境看,当前全球经济复苏较为缓慢,国际初级产品价格总体回稳,而我国国内生产能力较为充裕,经济趋向稳定增长,货币信贷增速有所回落,这些都有利于稳定价格水平。

  不过也要看到,当前通胀预期和价格上行风险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受主权债务危机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各国政策推出较为谨慎,全球货币条件比较宽松,富余资金可能寻找各种途径和出口,潜在的通胀压力依然存在。考虑到当前国内劳动力价格趋升,资源环保成本加大,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继续推进,这些都有可能对通胀预期产生影响。

  因此,在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过程中,还需要保持高度警觉,切实管理好通胀预期,引导金融机构根据宏观调控要求和实体经济部门的信贷需求,安排好全年贷款投放的进度和节奏。这就要求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和外汇流动的变化情况,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安排货币政策工具组合、期限结构和操作力度,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适度,促进货币信贷适度增长。尤其应贯彻好“有保有压”的差别化信贷策略,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以保持农副产品的充足供应。

  总之,货币信贷既要满足经济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又要为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创造良好的货币环境,这是对金融宏观调控艺术的一次检阅。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