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每周经济看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8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LED新型发光技术已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它的应用推广,昭示着节能环保、高效照明时代的来临。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传统的电光源产业加快了转型步伐,新兴的LED新光源产业基地孕育而生———
绿色照明点亮产业未来
本报记者 齐 慧 张建军
 用LED灯装饰的走廊引人关注。            本报记者 齐 慧摄

  发光二极管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受人关注过。

  这种简称“LED”的新型发光技术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前,它的应用只限于信号、标志、数字显示等,价格不过几分钱一个。

  从上世纪末开始,随着技术日益成熟,LED照明在节能环保、提高照明质量和效率方面表现出了巨大优势,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如今,LED与人们的生活如影相随。家用LED节能灯、液晶电视用LED显示屏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水立方、东方明珠塔等大型建筑也因LED而更加美丽。上海世博会创纪录地使用了10.3亿枚LED芯片,昭示着LED高效照明时代来临。

  节能环保产业已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一个子产业,LED照明能否抓住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平稳健康地发展?近日,我们来到一座新兴的LED产业基地————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进行采访调研。

  新光源基地呼之欲出

  广东佛山市南海区罗村曾是全国最大的电光源生产基地之一,拥有照明企业400多家。如今,这些企业朝着半导体照明产业谋求转型发展。按照“市场+基地”的模式,一个新光源产业基地呼之欲出

  佛山是我国重要的电光源生产与研发基地,南海区则是佛山电光源照明产业链的核心区域。

  来到南海区罗村街道,记者看到大面积的土地已经整理开发好了。“为了发展新光源产业我们进行了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的‘三旧改造’,整理出了建设广东新光源产业化示范基地用地。”罗村街道办事处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何宇聪介绍说。

  据南海区科技信息局副局长陈建宾介绍,广东新光源产业化示范基地首期占地面积1500亩,是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也是南海加快都市型产业建设,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节能环保、绿色照明工程的重要载体。

  为什么南海发展新光源产业的决心如此之大?何宇聪解释说,“罗村原本就是全国最大的电光源生产基地之一,辖内拥有照明企业400多家,去年总产值近60亿元。这两年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电光源发展的新趋势,罗村的照明企业开始纷纷转型发展。新光源成为必然选择。”

  “市场+基地”是南海发展新光源产业的特有模式。

  在与广东新光源产业化基地相隔只有一条街的罗村北湖路上,记者看到一群庞大的建筑,建筑上挂着一幅幅彩色条幅,上面写着“LED世界,照明王国”等字样。“这是将于今年8月开业的华南(国际)电光源灯饰城。”华南(国际)电光源灯饰城总经理杨厚华介绍说,“华南(国际)电光源灯饰城被誉为‘千亩专业市场’,总投资10亿元,涉及灯具、灯饰、配件等多种相关产品。目前,佛山照明、飞利浦、欧司朗等多家国内外知名品牌已经进驻。”

  “目前,灯饰城一期项目两千间商铺招租已接近九成,其中,三分之一的店铺与LED相关联。同时,我们还搭建了LED的展厅,搭建了一个LED生产企业的交流平台,在不久的将来LED一定是市场主流产品。”杨厚华说。

  今年6月,南海区与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合作注册成立佛山半导体照明科技促进中心,并将该联盟首个分中心设在位于罗村的广东省新光源产业基地。

  为加快产业的发展,南海区已经在2009年10月份出台了加快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办法,建立总规模10亿至20亿元的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公共平台建设、建设示范工程、促进投融资等方面给予产业发展强有力的支持,力争未来3到5年内形成300亿至500亿元的规模,成为国内知名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

打造全产业链模式

  在发展LED产业时,南海注重发展全产业链模式,从上游的材料、电光源到下游灯饰、模具和应用端,各环节结合紧密。目前,南海已具备产业链上下游强大的整合配套能力

  来到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软件园的中山大学佛山研究院,记者发现与研究院相邻而居的都是从事与LED生产相关的企业。

  中山大学佛山研究院的常务副院长王孟源解释说,“中山大学佛山研究院专注于半导体照明系统关键技术的研发。我们所研发的技术都是与企业密切相关,能够实现产业化、并且降本增效的先进技术,所以企业与我们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说着,王孟源向记者展示了一个他们已经完成研发并正在与企业合作实现产业化的新技术————多芯片集成封装技术,“这个芯片上看不到一株株的点光源。我们利用多芯片集成封装技术把它变成了面光源,比点光源具有更高的光效和高显色性,成本则比普通1瓦芯片拼凑的点光源降低10%左右,并且该技术容易实现产业化生产。”王孟源手拿一个6瓦的LED新产品向记者讲解着新技术的优势。“目前,这项技术在世界领先,我们正在申请专利。”

  引入像中山大学佛山研究院这样的研发机构是南海区打造LED全产业链模式的重要一环。“目前看来,打造半导体照明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非常适合南海区。”陈建宾说。

  他介绍说,南海半导体照明这一新兴产业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在原有的传统产业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与南海的原有传统产业关系密切相关。上世纪90年代电光源产业就是南海的传统支柱产业,形成了一大批与电光源相配套的产业集群,这也为生产LED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南海的沥水等地都有很多小五金的生产基地,随着灯饰、灯具的变化,小五金也在不断变化产品种类,以适应半导体照明的发展。

  正是有了这样的基础,南海在发展LED产业的时候注重发展全产业链模式。

  “完整的产业链可以降低成本,配套产品成本减低,保证货源充足,比如芯片、衬底经常缺货,我们有了自己的生产厂商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陈建宾说。同时,原有的配套企业可以找到适合的切入点进行生产,带动产业链上各个环节协同发展,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陈建宾举了个例子,在南海有家生产电子电器的企业把加湿器产品做成青花瓷瓶的模样,加入LED的照明技术。加湿器不仅有情景照明功能,还可以当台灯使用。“这类产品在国内非常畅销,还大量出口到国外,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回报。”

  通过打造全产业链,佛山已成为国内重要的电光源的生产与研发基地,南海作为佛山电光源照明产业链的核心区域,具备产业链上下游强大的整合配套能力,从上游的材料、电光源到下游灯饰、模具和应用端都非常完备,各个环节结合紧密,拥有以佛山照明、欧司朗、雪莱特等一批全国乃至世界领先企业为龙头、以南海区罗村电光源照明为支撑的具有相当规模的照明电器产业集群。该产业集群与紧邻的丹灶五金、大沥工业铝材、里水模具、狮山的光电子、桂城的机械装备制造以及整个佛山地区全国规模最大的小家电产业集群等共同构筑起佛山电光源照明产业的完整链条。

大力突破技术瓶颈

  目前,我国LED在景观照明、屏幕显示等领域的应用已进入相对成熟期,大功率LED照明应用刚刚起步。掌握外延片的原材料、外延生长设备,突破LED外延和芯片制造的关键技术,重视高端人才培养已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

  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胡兆光指出,半导体照明有3大优点:一是节能,在同等照明亮度的状况下,LED灯比普通灯平均节电40%至50%以上,且后期维修维护费用极低,安装使用后3至5年内几乎不产生任何维护费用;二是环保,该灯不含汞、铅等有害物质及有害气体;三是使用寿命长,LED灯的平均使用寿命可达5万至10万小时,是普通灯具的3至5倍。

  正是由于这些特点,半导体照明被各国公认为最有发展前景的高效照明产业,被称作继白炽灯、荧光灯之后照明光源的又一次革命,代表世界照明工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不仅是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催生新技术革命、培育新兴产业、促进节能减排、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

  然而,我国LED在景观照明、屏幕显示等应用领域虽已进入相对成熟期,但在大功率LED照明等方面的应用却刚刚起步。

  王孟源分析,LED大功率照明之所以难普及,主要是成本高,价格居高不下。目前LED白光可以达到100流明每瓦以上的照度,可以满足室内阅读等功能性需求,但价格比常规灯具高3至8倍。

  “成本高的主要原因在于生产外延片的原材料、外延生长设备、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国外公司手中。”王孟源分析,目前,我国大部分生产LED的企业都处于产业下游的封装和应用领域,一旦国内企业在上游的研发核心技术上能和国外公司同台竞争,成本会有所下降。

  有数据表明,2009年全国LED产业的产值达827亿元,其中处于产业下端的应用领域产值为600多亿元,而涉及核心技术的衬底材料、外延生长及芯片制造等关键环节,国内企业只创造了28亿元左右的产值。 

  “除了LED外延和芯片制造的关键技术、关键设备依赖进口外,人才的缺乏也将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软肋。”王孟源表示。

  目前,我国的半导体照明产业人才极其匮乏,高薪都聘请不到。没有尖端的人才,就不可能突破核心技术,甚至引进了核心的生产设备都无人会操作。

  可喜的是,今年5月份,广东昭信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制造的国内首台半导体照明芯片核心设备成功下线,这意味着,国内长期依靠进口LED芯片制造设备的局面将被打破。

  来到广东昭信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凤仪对记者说,目前该设备还在试运行阶段,将来成功投产后,将会打破此种设备此前一直都被美国、德国、日本企业垄断的局面,国内企业至少会降低30%的生产成本,将来会有更多的生产外延片、芯片的中上游企业诞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