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知识产权之窗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8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集成创新 合作共赢
———访中国电力科学院智能电网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王海宁
本报记者 熊 丽

  记者:加快发展智能电网有何意义?

  王海宁:智能电网建设贯穿整个电力工业的生产始末,从发电、输配电到售电,都可以从中受益。特别对我国相关产业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比如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基础制造业,通常被认为是低端产业,但智能电网对信息双向互动的要求将拉动智能家电和智能电表产业的发展。在未来智能电网建设当中,之前所谓的低端劣势产业,将可能成为我国把握世界产业制高点的优势所在。 

  记者:与国外相比,目前我国的智能电网技术处于何种水平?我国发展智能电网的方向和重点有何不同?

  王海宁:智能电网刚起步,目前评价技术水平为时尚早。我国电力行业在智能电网发展模式、理念和基础理论、技术体系以及智能设备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和探索,在很多领域正在成为世界智能电网理论与实践的引领者。

  国外智能电网的建设重点在配电、用电,以及电网的技术改造,而我国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坚强智能电网”突出强调坚强网架与智能化的有机统一,包含电力系统各环节,覆盖所有电压等级,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认同。

  记者:您认为,目前制约我国智能电网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对于如何集成各方创新资源,推动产业发展,您有哪些建议?

  王海宁: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强智能电网建设”,表明建设智能电网已在我国形成共识。但智能电网是一个新生事物,在相关国家政策、管理体制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理顺和完善,同时在相关技术领域还需要进一步创新和突破。

  推动智能电网产业发展,集成各方创新资源,从产业的角度看,一是要充分争取政策支持;二是要推动创新,特别是不同行业、不同学科先进技术的集成创新;三是建立健全运作机制,促进合作,实现共赢。

  记者:日前,国家电网公司发布了《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规划》和《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系统)研制规划》,您认为,建立智能电网的技术标准体系意义何在?

  王海宁:智能电网在世界范围内是新生事物,我国现有关键设备(系统)对智能电网建设支撑不足的矛盾日渐突出,建立一个系统、完善、开放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已迫在眉睫。

  就国家电网公司公布的这两项规划来说,《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系统)研制规划》分析了目前国内外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的研制状况,针对“已有设备”、“在研设备”和“待研设备”,提出了明确的工作策略,制定了每一类设备的研究内容、目标和计划,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包括7个技术领域、28个技术专题和137项关键设备的研制规划。该规划是关键设备研制工作的行动纲领,可作为科研、制造企业的设备研制指南,同时也可作为制定相关产业化发展规划的指导依据。

  《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规划》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包括8个专业分支、26个技术领域、92个标准系列的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明确了可以直接采用、需要修订、需要制定的智能电网技术标准。该规划是用于指导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企业标准编制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和技术指南,也是我国智能电网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编制工作的重要参考资料。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