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经营之道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0年7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白银有色集团:转型增活力 创新谋发展
本报记者 李琛奇
  白银有色集团竣工投产的第三冶炼厂ISP技改项目新硫酸生产系统。

  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一五”时期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是我国大型有色金属生产基地。1954年建厂,1960年投产。经过56年的艰苦创业,白银有色集团已建设成为采矿、选矿、冶炼、加工、化工和科贸一体化的大型企业集团。

  记者走进白银有色集团,感受到的是一派繁忙景象。经过大刀阔斧的改革,这家国有老企业在创新中焕发出无穷的活力。今年以来,该集团生产经营阔步向前,主要产品产量、质量节节攀升,市场销售稳中有升,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加大体制创新 谋求战略投资

  白银有色集团用现代生产工艺冶炼出了甘肃历史上的第一炉铜水,书写了连续18年铜硫产量、产值和利润雄踞全国同行业首位的辉煌,创造了铜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的骄人业绩。

  进入新世纪以来,白银有色集团先后实施了债转股和政策性关闭破产,解决了债务重、冗员多、社会负担沉重等历史遗留问题。引进战略投资,开展资本运营,提高融资能力和资源保障能力,突破发展瓶颈,助推公司步入良性健康发展轨道。

  甘肃省委、省政府对白银有色集团引进战略投资高度重视。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集团与国内许多有信誉、实力强的大型企业接触洽谈后,最终将目光锁定在了业务涉及金融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实力强大,资金雄厚,在国内外享有良好声誉的中国中信集团公司。2008年10月24日,白银有色集团迎来了一个重要的日子。甘肃省人民政府和中国中信集团、中信国安集团签订了向白银有色集团增资扩股协议,为白银有色集团改革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32.6亿元的战略投资,不仅使白银有色集团实现了股份制改造,发展有了充足的资金保证,而且提升了“走出去”的能力,可以更好地实施资源保障战略和加快项目建设,加快了公司从生产经营型向资本运营型的转变,拓宽了发展空间。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白银有色集团已经开始了新的航程。它将立足甘肃,放眼国内,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围绕做大做强的目标,走创新式规模经济发展道路,借助中信品牌,加大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力度,依靠产品经营和资本运营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以良好的业绩为企业创造财富,为职工创造幸福。

致力技术创新 加快发展步伐

  创新必胜,守旧必败。用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先进技术实施技改,加快推进标志性工程,白银有色集团的技术装备水平持续提升。集团总经理廖明告诉记者,近两年来,公司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亿元,获得国家配套支持资金31870万元,主要投向矿山扩能、资源勘探、冶炼技术提升、调整产品结构和资源综合利用方面。重点项目中,新疆索矿扩能工程、第三冶炼厂ISP技改项目、高纯阴极铜项目一期工程和新型白银炉项目先后建成投产,开始显现出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公司的规模优势正在显现,技术装备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缩小,技术改造后的效果在逐步转化为成本优势,公司正在创新式规模经济发展之路上阔步向前。

  借助外力、提升内力,为做大做强提供有力支撑是白银有色集团在技术创新中始终坚持的方针。在公司召开的技术创新大会上,集团广邀国内工程院院士、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企业技术创新工作,谋划集团的美好未来。会上,7名工程院院士高度评价了白银有色集团在技术创新中的变化,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会上,白银有色集团也与江西理工大学、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合作共建了两个重点实验室;与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等22家单位建立了“西部有色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及节能减排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兰州大学等11家单位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完成签约项目14项,合同总费用2.27亿元,进一步搭建了白银有色集团与院企合作的有效平台,拓展了产学研联合的广度和深度。

  未来几年,白银有色集团将坚持“自主研发、吸收创新、持续提升、引领发展”的方针,大力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利用内外资源,依靠自主创新、产学研合作和技术引进,再造业务流程,促进主体产业规模、技术、装备以及综合实力向一流行业迈进。3年内集团将投资58亿元实施技术改造,使工艺技术装备和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使集团的发展逐步从粗放型向科技创新型、环保效益型和循环经济发展型转变。

“走出去” 提高资源保障能力 

  在矿业资源日益受到关注的当今,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企业追求的目标。近年来,按照国家保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总体要求,白银有色集团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借助合作伙伴中国中信集团的优势,在抓好现有矿山资源高效利用开发的同时,积极对省内外资源进行整合,并走出国门,寻觅整合开发矿产资源,打造具有全新资源保障能力的白银有色集团。

  以技术创新实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是白银有色集团提高资源保障能力的一个重要抓手。与中国中信集团战略合作两年多来,白银有色集团共投入资金23亿元,主要投向现有矿山的扩能改造、产品结构调整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等一批项目,使企业的资源保障能力有了一定提升。2009年,白银有色集团与加拿大明科矿业公司签署股权转让协议,为白银有色集团小铁山矿的后续发展铺平了道路,同时为白银地区危机矿山资源接替找矿项目奠定了基础。2010年,白银有色集团和陇南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厂坝矿区资源整合资产重组合作协议,使厂坝矿区资源整合、资产重组的战略构想进入实质性阶段。

  如今,白银有色集团已建成了白银、厂坝、新疆和内蒙古4个资源基地。其中,新疆索尔库都克铜钼矿是白银有色集团在省外成功开发建设的第一座矿山,该矿150万吨采选技术提升改造工程于今年上半年建成投产后,将具备150万吨的采选能力,其整体采选工艺技术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内蒙古锡林浩特萤石矿高效开发利用工程2010年底竣工投产后,可形成30万吨的采矿能力和25万吨的选矿能力,将为白银有色集团的氟化工产业提供有力的能源支撑。

  同时,白银有色集团借助中国中信集团的平台,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开拓国外资源市场。在与哈萨克斯坦铜业公司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签订了5年的精矿供应合同的基础上,白银有色集团进一步寻求与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相关矿产资源项目的整合和大型矿山企业的战略合作。3年后,白银有色集团铜、铅锌、金、银资源自给能力将分别达到22%、42%、20%和26%,为实现做大做强奋斗目标提供可靠的资源保障。

人企和谐发展 打造常青基业 

  企业在创新发展的进程中提升竞争能力,创造经济效益,员工在创新发展的实践中提升自身素质,体现自身价值,白银有色集团实现了企业和员工的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近年来,白银有色集团把为股东创造利润、为员工创造幸福、为社会创造财富,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成长和共同进步作为根本宗旨,在创新发展中提升员工队伍的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把学习创新作为提升自我、体现价值的根本途径,坚持读书育人,通过团队学习提高队伍素质。结合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工会和共青团的组织优势、政治工作优势和员工培训优势,认真组织干部、员工读书活动和学习研讨活动,广泛学习现代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等各方面的知识,从团队学习中引导出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新观念和新能力。坚持实践育人,通过过程学习推动共同进步。结合重点工作的推进,组织相关人员和骨干队伍在项目建设中掌握新技术和新设备,在强化管理中学习管理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在推动改革中学习改革的新手段和新举措,真正把推动工作的过程转化成一个学习创新的过程。坚持环境育人,用新型企业文化塑造员工队伍。面对市场竞争和新技术的挑战,通过公司的文化建设,引导员工队伍坚决抛弃僵化保守、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思维习惯,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在变革和创新中把握机会。坚持服务育人,着力维护员工队伍的发展权益,使员工队伍真正担当起公司做大做强和跨越式发展的重任,在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发展目标。

  今日的白银有色集团,正在为实现做大做强目标,全力打造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百年基业常青的现代企业集团而努力。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