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银行视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7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优化信贷结构 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刘 畅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经历过信贷的大幅增长后,各家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出现下降。此外,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各国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管,要求商业银行提高资产质量,提升资本充足率。我国监管部门也对各类商业银行提出了更高的资本要求,要求其提高核心资本和拨备覆盖率,一时间,商业银行面临较大的资本补充压力,关于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下降、不良贷款率提升的担忧弥漫市场。然而日前银监会公布的一系列数据不仅减缓了市场的忧虑情绪,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商业银行在助推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优化了信贷结构,抗风险能力得以进一步提升。

  从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来看,截至2010年二季度末,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247.7亿元,比年初减少379.5亿元,不良贷款率1.46%,比年初下降0.34个百分点。统计数据表明,大型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在同业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这首先与其调整信贷结构,坚决退出产能过剩行业有密切关系。从商业银行对“绿色信贷”的执行力度来看,目前,我国90%的企业生产和项目建设的金融支持,都由银行信贷来承担,在调结构大背景下,抑制“两高行业”、支持新能源等绿色行业,银行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能为商业银行带来很多的业务机会,同时也是对未来业务健康发展的投资,唯有如此,银行才能通过国家产业转型,跟上结构调整步伐,促进自身资产质量的改善和提高。

  其次,今年上半年,市场曾一度担心银行所面临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和房地产贷款风险,而这两方面的风险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率会产生直接影响。对此,监管部门高度关注,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对原有的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解包还原”,逐笔贷款打开梳理,按照项目重新评估风险。从目前来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清查结果好于预期,严格的监管化解了市场的担忧,也促使商业银行优化了信贷结构,提升了资产实力。

  此外,我们还应当注意到,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双降”、拨备覆盖率进一步提高,这样好的“成绩单”不仅源于银行对组织架构和信贷流程的梳理,这也与今年银监会出台“三个办法一个指引”(以下简称贷款新规)有密切关系。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银监会陆续出台了《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项目融资业务指引》(统称为“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初步构建和完善了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贷款业务法规框架,贷款新规也成为我国银行业贷款风险监管的长期制度安排。自新规颁布以来,各家商业银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推动新规实施,不断完善制度和业务流程,加强对内的业务培训和对外宣传普及,正逐步实现银企双赢的良好局面。而通过重构贷款流程,商业银行对每一笔贷款的审核也更加严格,从而保证了贷款的安全发放和回收。

  而拨备覆盖率的提升则与商业银行“以丰补歉”意识的强化有关,在经济上行、银行财务状况较好的时候多提拨备的做法,提高了商业银行应对经济周期的稳健度。比如,在2009年信贷高速增长、盈利保持较高水平的情况下,银监会将商业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从100%提高至150%,而今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已经达到186.0%,比年初上升31.0个百分点。

  展望未来,银行业面临的挑战仍然存在,商业银行还应当加快提升资产管理水平,严格信贷审核流程,让这份良好的“成绩单”得以延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