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7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岛港集团:
搭建农民工成长成才大舞台
记者胡考绪 刘成

  本报讯 记者胡考绪 刘成报道:青岛港集团通过加强教育培养、搭建各类平台、健全激励机制、提供各种保障等方式,让农民工逐步融入城市,实现由打工者向新时期产业工人的转变。 

  青岛港首先从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入手,教育他们“做事先做人”,使企业文化真正融入到每一名农民工的心中。同时,他们还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等活动,广泛推广“一室三书一网”培训模式,在每个基层队设立员工学习室,购买科技、文化、专业书籍,设立队内“互联网”,使员工的培训教育实现了集成式、网络化;每年集中对农民工进行大规模脱产培训,使广大农民工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坚持组织在技术岗位工作的农民工参加一年一度的技术工人资格考核,考试合格并取得证书者,按规定享受技能津贴和考工补贴。

  在岗位培训的基础上,青岛港积极鼓励农民工全面发展,对他们进行技能培训、报名参加省(市)技能大赛,使一批农民工练就了自己的岗位“绝活儿”,成为有高超技艺的“金蓝领”。

  多年来,青岛港始终坚持人人都能成才的人才观,对农民工一视同仁,积极引导农民工在岗位上做贡献。他们积极培养活跃在港口生产第一线的新生代农民工成长为队长、班长,充分发挥了年轻人在港口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农民工徐万年在担任西港公司副经理之后,近期又被任命为西港公司的党委书记;大港公司装卸五队全部由农民工组成,创造了啤酒装船作业1亿瓶无破损的优异成绩。目前,在青岛港工作的众多农民工中,已有3075人被录用为合同制工人,其中540多人担任了班长、副班长,37人担任了队长、副队长。

  在每年的年终总评中,青岛港积极推荐优秀农民工参加劳动模范、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评选,公司还专门设立了“优秀农民工”等奖项;对创造刷新生产纪录和在技能大赛、文艺、体育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给予大力表彰和奖励。

  在港口发展、效益增长的前提下,青岛港坚持每年按一定的比例提高工资。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青岛港不仅为农民工“保岗位”,同时还“保收入”,出台特殊时期激励政策,在实现公司整体收入稳步增长的同时,实现全体员工工资收入同比增加4%,农民工收入同比增加13%。针对农民工特点,青岛港为农民工特别设立全勤激励奖、积累贡献奖、合同制津贴、住房补贴等,并按照国家政策享受带薪休假。目前,青岛港近十分之一的农民工已购买了住房,82%的农民工租房,117人购置了私家车,开始了名副其实的城市生活。

  青岛港对到港口工作15年以上、年龄45岁以上因身体原因不能胜任一线岗位的,经本人申请可照顾转岗到适应岗位。各级组织还通力合作,积极为农民工解决子女入学难题;优先安排在岗优秀农民工家属到青岛港二、三线岗位工作,解决了农民工夫妇两地分居问题;为全体农民工缴纳基本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五项社会保险,为农民工解除了后顾之忧。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