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文化产业调研之页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7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将文化创意产业植入京郊大地
————从北京平谷、门头沟看远郊区县文化产业发展
本报赴北京市调研组

  在对北京市的文化创意产业调研过程中,记者发现,平谷、门头沟等远郊区县受文化资源占有量以及地域条件的限制,属于首都经济欠发达地区,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东城、西城等城市核心功能区相比,仍有自己的特色: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化创意产业红火兴旺,带动了当地农业、制造业等传统产业不断迈上新台阶。以往附加值较低的农产品一经文化注入,身价倍增,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摇钱树”;传统的乡村休闲游经过文化包装,变得更具魅力,吸引着游客前来参观踏访。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让京郊农民富了口袋,更丰富了他们的文化知识,提升了他们的欣赏水平,广大农民的精神风貌有了进一步改善。

 关键词:培育

培育文化产品的创造者和消费者

  农民群众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他们不仅是文化产品的消费者,也是文化产品的创造者。文化创意产业让农民成为创业者和就业者,多样化的收入对农民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重要的是要培育出稳定、成熟的消费群体。但由于许多农村地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可用于文化上的消费开支相对较少,农民对文化产品的消费意识也较为薄弱。然而,在京郊的平谷区与门头沟区采访时,记者却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经济欠发达,并不意味着文化上薄弱。”所到之处,记者看到的是广大农民参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火热激情。

  在京西的门头沟区,每到农闲时节,总有一群群姑娘、小伙儿跳起欢快的太平鼓舞蹈。这种原本是门头沟老百姓自娱自乐的一种民间舞蹈,近年来,在政府的专款保护和民间艺人的大力弘扬下,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

据门头沟区文委副主任郑华军介绍,京西太平鼓不仅是老百姓的一种娱乐方式,而且还登堂入室,成为受世界欢迎的艺术形式。2006年,京西太平鼓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京西太平鼓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仪式前的演出……演出所到之处,观众无不喝彩叫好。

  在平谷,有一支颇具名气的舞狮队,他们在4年里出访6个国家、20余个城市,表演武术、舞狮上百场,这就是平谷精华武校龙狮表演队。校长王爱兵告诉记者,学校刚刚成立的时候,曾面临着非常困难的境地,“房租、水电费每年要12万元,加上老师的工资和各项开销,每年至少要40多万元,但学费每年只有30多万元,入不敷出。”在区文委的大力支持下,如今学校已经走出了最困难的阶段,“2009年暑假期间,区里出钱为我们翻修了校舍,免除了房租,还把我们推荐为市级品牌团队,获得了市里的补助。”王爱兵表示,学校能在平谷扎下根,与当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现在,他们每年能拿到政府采购的“农村文艺演出星火工程”演出40余场,每场补贴6000元,再加上其他的商业演出,全年有100场左右,基本实现了收支平衡。“现在我们下乡演出,可受农民欢迎了!”王爱兵说。

  2007年,精华武校龙狮表演队跟随文化部参加了俄罗斯“中国年”中国文化节之“伏尔加河艺术节”系列文化活动,途经11座俄罗斯历史文化名城。16岁的刘超是当时参加演出的小演员之一,他告诉记者,自己从来没有想过学习舞狮还能出国。

  王爱兵表示,目前学校学生有三分之二是本地学生,“现在舞狮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大家也越来越看好这个项目的发展前途。我们今年已经与平谷第一职业高中联系好,共同开办一个武术龙狮专业,从今年暑假开始招生,优秀的毕业生可以进入北京体育大学以及全国各体育院校深造。”

  平谷区东高村镇是扬名世界的小提琴制作基地,年产销量占世界小提琴市场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当今世界上每销售3把小提琴就有1把出自平谷。

  如果不是亲眼目睹,记者很难把小提琴这种高雅乐器的生产与一个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子联系起来。已经从事20多年提琴生产的老工人耿艳江告诉记者,从上世纪80年代的小作坊式生产,到目前发展成产销游购一体化的乐器制作园区,平谷的提琴产业发展可谓突飞猛进。“现在我们村已经有一多半的人在这里工作,每月可以有一两千元的收入,光种地是没法跟这个比的。”

关键词:普惠

让公共文化服务惠及更多群众

  公共文化要具有普惠性,要最大限度地覆盖更多人群。在公共文化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政府部门通过转变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方式,使公共文化资源效用发挥到最大,使公共文化服务惠及的范围更广。

  每晚7时,位于平谷区影剧院旁的大舞场准时开门营业,吸引了几百名交谊舞爱好者一展舞姿。“男同志60岁以上,女同志55岁以上的可以免费入场,这一举措就是为了满足老年人的文化活动需求。”平谷区影剧院经理杨宝春告诉记者。这个面积有1200平方米的大舞场,原本是一家超市,超市停业后,区文委为了解决老百姓缺乏跳舞场地问题,专门将它改造成舞场。

  虽然舞场装修相对简单,但灯光、音响设施一应俱全。杨宝春告诉记者,区政府每年补贴20多万元,满足舞场的用电、管理等需求,灯光、音像设施一部分是影剧院改造淘汰下来的,一部分是区文委投资购置的。“有了这个跳舞场地,人们跳交谊舞、锻炼身体再也不怕受天气的影响了。老年人高兴着呢!”杨宝春说。

  平谷区文委主任张兴表示,“过去文化资源总量很少,只能是有什么供给什么,但现在资源丰富了,我们就应该转变观念,群众需求什么我们就供给什么。服务理念从方便政府向服务基层群众转变;服务内容从有什么供给什么向群众需求什么我们就供给什么转变;服务对象从城镇居民和人口密集的农村群众向外来务工人员以及企业、部队转变;服务手段从传统的面对面式服务向现代科技的电子化、数字化远程服务转变;服务资源从利用本地区文化资源向全社会文化资源共享转变;服务时间从白天、每周五个工作日向‘白加黑、五加二(白天加夜晚、加周末)’转变。”

  公共文化服务理念的转变,带动了公益性群众文化向更广的范围扩展。“在世纪广场,周末晚上只要是没有演出,我们都用来放电影,附近工地的外来务工人员都喜欢来这里看电影。广场边还有两块大屏幕,可供他们收看电视节目。区里的啤酒厂有几百名外地工人,区图书馆为他们建立了图书馆分馆。我们还把图书送到100多个民俗旅游接待户,每户配备1个书架和200册图书,方便游客阅读。目前建立的21家图书馆分馆和100多家民俗旅游户的图书都是可以互相流转的,将区图书馆的60余万册藏书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张兴列举的这些实例说明,随着体制机制的转变,文化部门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

  为了使有限的资源实现最大化利用,平谷区还建立了文化援助或扶持机制,将争取到的有限资金,优先扶持那些有积极性、能创造影响力的团体。如王爱兵的龙狮队,就成为平谷区扶持建设的品牌团队。为了提高基层文艺团体的技术水平,平谷区文委还建立了培训机制,每年开设几十个辅导班,聘请北京市京剧院、国家评剧院的老师前来授课,共培训、辅导基层群众1万余人次,培训文艺骨干1100人次。

  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极大地满足了老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发现,凡是公共文化发展得好的村镇,乡风文明、治安良好、社会稳定,广大农民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张兴说。

  2009年,平谷区投资1500万元,在全区275个村、27个居委会建起“桃花大舞台”。每个桃花大舞台按照各村的实际情况建设,面积不低于80平方米,可以举办各种小型的舞台演出。每个村和居委会利用桃花大舞台,每月至少演出1场节目,每年至少放映100场数字电影,以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张兴表示,近年来,区财政每年投入资金4500万元,乡镇投入近千万元,进行文化硬件设施的建设。村村有桃花大舞台,村村有篮球场,已经形成了村级文化设施网络化。

关键词:提升

提升传统产业附加值

  将文化创意注入传统农业、制造业,实现产品升级,在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同时打造出自己的文化品牌。同时,文化创意产业还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推手。

  门头沟区是北京的文化文物大区,拥有非常丰富而独特的文化资源。这里有被誉为京都第一寺的潭柘寺,有中国民俗学发祥地金顶妙峰山,还有全国历史文化名村爨底下村、灵水村、琉璃渠村。

  然而在过去,门头沟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煤炭、石灰、砂石等资源的开挖,周边水质受到较大的影响,山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据当地村民描述,著名的京西古道旁,就曾经分布着大小250多个煤矿、上百个采石场。古道上撒的尽是黑煤末,道两旁堆着煤矸石。遇上下雨天,山里流的水都是黑的。

  为彻底改善生态环境,门头沟痛下决心,从2004年开始,对开采行业进行了清理整顿,到今年5月份关闭了全区所有炼矿和砂石企业,石灰土窑也全部关闭。门头沟结束了上千年的采煤史。

  “我们要彻底告别资源依赖型产业发展的模式,真正走上生态涵养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道路。”门头沟区委副书记陈志强说,“我们就是要用事实证明,关掉煤矿、关掉砂石厂,我们照样能发展起来、发展好。”

  近年来,门头沟大力发展创意农业,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知名度,更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樱桃沟的特级樱桃能卖到480元一斤;军庄的京白梨最高卖到35元一斤;每年6月15日左右,妙峰山的万亩玫瑰绽放,观花、赏花游客络绎不绝。据介绍,门头沟目前有标准化基地75个,观光园区25个,各类农业节庆近30个,农业节庆活动促进了农产品销售,提升了农业旅游地知名度。

  在妙峰山镇桃园村,当地人用矿山废弃的岩石垒成了一个40多亩的樱桃园,将其命名为“桃园山庄”,并依靠当地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农业采摘,目前建设已颇具成效。据门头沟区农委会副主任李茂久介绍,一般的樱桃树长上3年后,一亩的产量在五六百斤,发展樱桃采摘后,可为农民每户每年增收约2000元。

  在妙峰山镇樱桃沟村,有一个千亩樱桃园,共有那翁、红灯、大紫等18个品种,是北京市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北京市农业标准化农业园示范基地。近几年,樱桃沟村对该园区进行了全面重新包装,在园区内建了风格各异的凉亭、别致的木桥等景观,农业种植园逐步向旅游观光园区发展。    据李茂久介绍,每年5、6月份樱桃成熟的季节,有许多市民前来观光、采摘,樱桃园也获得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去年一年的收入近150万元。

  原本利润不高的农产品经过创意的包装,卖出了原先几倍、几十倍的价格。“将创意带入农业,不但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也成为农民增收、农村富裕的有效手段。”李茂久说。

  平谷以往在小提琴生产上一直是“贴牌加工”,虽然产量很大,但很难形成较大的影响力。然而北京华东乐器有限公司转变思路,于去年新建了800平方米的现代化提琴体验馆。

  走进体验馆,14张工作台整齐地排成两行,每张工作台前都有一名工人在专心致志地制作提琴,他们或雕刻琴头,或粘接面板和背板,或仔细地打磨琴身。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里展出的只是一些大的步骤,而生产一把提琴大大小小有200多个步骤。

  据工作人员介绍,公司计划发展工业旅游,将旅游与小提琴的制作和销售相结合,2009年6月建成的提琴体验馆就是工业旅游规划的项目之一。体验馆建成后,游客慕名而来,许多人不是为了买琴而来,而是专门来看提琴的制作过程。

  东高村镇副镇长王枝强表示,“未来的镇域规划将以华东乐器公司为基本点,向南半部发展,规划面积1000亩,以弦乐器为主要文化产品。在全部规划用地中,70%的面积将用于乐器生产企业用地,30%的面积作为公益性用地,用于打造音乐广场、音乐厅、乐器历史展示馆等休闲娱乐设施。”届时,作为中国提琴产业基地的平谷,将成为集旅游、休闲、购物、音乐欣赏于一体的工业旅游基地,成为中国的音乐城。

关键词:带动

文化带动区域提升竞争力

  将文化创意注入区域发展规划,增加地区特色,提升竞争力,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可兹借鉴的经验。尤其是位于中心城市周边的郊区县,更是可以借中心城市的消费能力带动本地区经济发展。

  在平谷区,一年一度的桃花节吸引着数以万计的北京市民前去踏青赏花,也将“平谷大桃”的声誉远播海内外。2010年,北京平谷第十二届国际桃花节以营造“北京生态谷,都市桃花源”的美好形象为主题,组织了“桃花大舞台”唱大戏、艺术展览等三大系列40余项大型活动。中国评剧院、北京京剧院、北京河北梆子剧团等专业院团的演出。活动累计吸引观众3万余人次,实现了桃花节“打文化品牌、增两个效益”的目标。

  平谷不仅盛产鲜桃,还盛产奇石。北京三大奇石中的轩辕石、金海石就产自平谷。除此以外,这里还有子母石、丹青石等观赏石20余个品种,专以收藏、销售奇石为业的家庭奇石馆100余家。

  中国奇石专业委员会委员何凤来收藏奇石已有16年时间,家庭博物馆也开了10多年。他告诉记者,自己收藏的一块奇石曾经卖出过十几万元的高价,“一到双休日或者节假日,北京城里的许多奇石收藏爱好者就开车过来观石买石,带动了不少户人家做起了奇石生意。”

  何凤来表示,平谷虽然有百余家类似的家庭博物馆,但比较分散,不方便外地的奇石爱好者参观购买。目前他们正准备打造中国北方最大的古玩奇石交易中心,将奇石产业做大做强。前不久,成立了北京市平谷区石产业协会,该协会将通过发展石产业来带动平谷旅游业的发展,树立平谷区的旅游形象,并加强石产业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与平谷不同,门头沟则是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与优美的自然风光相结合,开发出“京西山地古村落风情体验区”、“京西古道风情体验区”、“京西民俗风情体验区”等一系列旅游产品。

  距门头沟区中心城区7公里的妙峰山镇水峪嘴村位于永定河畔。村党支部书记胡凤才告诉记者,全村面积2.3平方公里,共有230户,约560人。位于水峪嘴村的古道风景区自去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吸引了不少游客,至今已给村里带来60多万元的收入。

  古道风景区包括京西古道、古道博物馆、防空洞改建而成的军事主题酒吧、农民书画院、小塘坝、古茶棚、永远免夫碑亭和牛角岭关城等多处景观。在古道博物馆,工作人员刘孙萍告诉记者,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古道风景区的建设力度,古道博物馆也得以建立起来,更多的人开始了解京西古道,了解门头沟的水峪嘴村。

  王月说,她最爱水峪嘴村这里的山。王月是东北人,从中央工艺美院毕业后,为了艺术创作去过不少地方。去年她来到门头沟的水峪嘴村,被这里的山给吸引住了。“这里的山让我很惊喜,有一种不期而遇的感觉。”让王月更惊喜的是,村里还给她提供了免费的创作场所。目前她和丈夫一起在水峪嘴村的古道风景区经营着一家小型工作室,从事陶艺创作。

  艺术工作室的加入为古老的山村增添了艺术魅力,走在古道风景区的蜿蜒小路上,随处可以看到艺术设计的创新点。风景区内不但配套设施完备,还拥有先进的环保卫生设备和停车场等。胡凤才说,目前该风景区已有10多位艺术家入驻。

  与门头沟类似,平谷也将打造时尚休闲游项目作为未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向之一。平谷区目前正在策划一个御马坊度假城项目,将吃、住、行、游、购、娱集中在一起,计划总投资60亿元,预计建成后日接待能力可达5万人。人们在这里可以尽情享受文艺表演、娱乐购物、休闲度假等。这个项目不仅将为平谷集聚人气,更是将文化创意注入旅游产业的一个很好范例。

图1 平谷精华舞狮队。

图2 门头沟玫瑰谷万亩玫瑰盛开,吸引众多游客。

图3 京西太平鼓表演。

图4 桃花大舞台为平谷百姓送来欢乐。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